环境权益项目分为碳资产和绿证,目前国内的绿证不具备交易和注销功能,不能作为产品来开发,本文暂只介绍碳资产开发。
01 碳市场
用简单通俗的话来解释就是,政府给企业下达了强制的排放控制指标,如果企业的排放超标,那么需要去市场上买指标;如果企业的排放没有超标,那么剩余的指标可以拿到市场上去卖。在碳市场中,这个指标叫作碳配额。
碳市场运行框架
02 碳资产
是一种可用于强制和自愿碳市场的碳信用,包括政府发放的配额(Allowance)和以CCER为代表的基于项目的减排量(Emission Reduction)。
03 碳资产开发
是将一些符合规定的减排项目,通过第三方机构的审定和核查,并使得减排项目的减排量获得主管机构签发的过程。
可用于开发成碳资产的项目需满足2个条件:
1、项目排放比基准线排放低
基准线是指申报减排的项目不存在时,既有条件下达到申报项目的目的所产生的排放。以光伏电站举例,假如光伏电站发了一度电,那么这一度电的基准线就是在没有这个光伏电站时,既有条件生产一度电的排放。
因此,可以开发成碳资产的项目并不一定是项目自身减少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它有可能是减少了其他领域的碳排放。项目自身是否产生碳排放并不重要,只要它比基准线排放低,就可以开发成碳资产。
如何确定一个项目的基准线场景,以及该场景相对于项目是否产生减排量,是确定该项目能否开发碳资产重要的前提。
2、满足额外性
额外性,就是指申报的项目在没有碳资产的收入时,该项目会面临一个或者多个障碍而导致项目不可实施,需要申报碳资产收入,项目才能落地。
这个有点类似于政府的项目补贴政策,比如光伏补贴政策。早期因为光伏组件成本非常高,如果没有政府补贴,那么建设光伏电站一定是个亏本生意,而有了政府补贴,业主才勉强能够把项目做下来。
对于那些本来自然存在或者已经种植多年的森林,显然就不符合额外性,因为它们已经实施了。
综上所述,对于一个项目,我们如果判定其相对于基准线场景是有减排量的,且能够证明其具有额外性,就可以初步认为这个项目可以开发碳资产,无论这个项目属于什么行业。
我国已备案的CCER项目类型分布
CCER申报流程——以光伏并网发电为例
1、项目设计公示:首先,找到光伏并网发电对应的方法学CM-001,然后根据方法学的要求,花了一个月时间完成了数据收集和PDD编写。
注:方法学是指导申报人如何确定项目的基准线情景、证明额外性、计算减排量、相关数据的监测等的文件,申报人需要根据方法学的相关指南编写项目设计文件(PDD)。
2、审定阶段:完成了PPD后,我们需要寻找国家发改委指定的三方审定机构(DOE)对PDD进行审定,确定PDD的编写是否符合对应方法学的要求。如果确定符合,那么DOE会出具一份该项目的审定报告。
3、提交项目备案申请材料:经过询价比选后,我们选中了其中一家DOE对光伏项目进行审定,这家DOE先是要求我们提供了PDD和相关凭证资料。在项目公示一个月后,DOE和我们一起去了项目现场进行现场审定。因为这家DOE关于光伏项目的审定经验比较丰富,我们的项目也没有什么问题,所以在现场审定完成后一周内就给我们出具了审定报告。
4、项目备案:拿到审定报告后,我们便可以向国家主管部门申请项目备案了。根据相关要求,需要先到省级主管部门进行申请。一周后我们拿到了省主管部门出具的备案申请函,我们拿着省级部门的备案申请函和其他相关材料提交到了国家主管部门。在一个月后的项目评审会上,项目经过专家的评审和答疑,最终获得了通过。又过了一个月,项目终于出现在CCER备案项目的列表上。至此,我们申报的光伏项目便正式成为一个合格的CCER项目。
5、检测报告公示:在项目备案一年以后,我们启动了CCER签发程序。首先我们需要做的是根据方法学的要求编写监测报告,记录这一年实际的发电数据及其他相关数据,以及根据这些数据计算出实际的减排量。
6、核证阶段:完成监测报告后,同样,也需要找到DOE为我们出具核查报告,以确保我们的监测报告符合方法学要求,以及减排量计算的准确性,同时仍然需要去现场确认项目是否真的按照监测报告内容一样在运行。DOE在确保我们的监测报告没有问题后,会向我们开具核查报告。
7、减排量备案:有了这个核查报告,我们就可以向主管部门申请减排量备案了。和申请项目备案一样,减排量备案也需要经过专家组的评审,在确定没问题后,我们的光伏项目上一年的减排量就会以CCER形式发放到我们的账户上。至此,我们终于走完了CCER申报的一个完整流程。走完整个流程大约用了两年的时间。
未来发展:
从业务市场前景来看,全国碳市场启动后,如果按照未来全国碳市场和碳交易试点地区配额总量80亿吨,CCER可履约比例为5%,CCER的市场需求约为4亿吨。如果按照配额价格50元每吨,CCER价格为配额价格的70%计算,CCER的市场潜力约为140亿元。
当然CCER的市场潜力受全国碳市场的政策影响极大,如果配额发放过松,配额价格起不来,那么CCER市场也很难做起来。目前全国碳市场只纳入了电力行业,还无法判定今后的碳价趋势,所以CCER的市场前景还需要观察两年。
从职业发展来看,碳资产开发与碳核算都属于双碳中技术替代性相对较强的业务,人工碳资产开发后期会被自动开发技术取代,不是一个适合长期发展的赛道,后期可以往碳金融方向发展,这也是碳中和领域中最可能够到薪资天花板的发展方向,碳金融业务内容会在下期介绍。
智航飞购完成天使轮融资
2394 阅读DeepSeek火出圈,AI和大模型将如何改变物流行业?
2271 阅读800美元不再免税,T86清关作废,跨境小包何去何从?
1799 阅读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10%关税,对跨境电商的巨大冲击
1718 阅读净利润最高增长1210%、连亏7年、暴赚暴跌……物流企业最赚钱最亏钱的都有谁
1698 阅读AI红利来袭!你准备好成为第一批AI物流企业了吗?
1555 阅读SCOR模型:数字化时代供应链管理的航海图
1424 阅读突发!美国邮政停收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包裹,800美元免税取消,影响几何?
1404 阅读物流职场人性真相:马斯洛需求的颠覆与掌控
1374 阅读白犀牛副总裁王瀚基:无人配送带来了哪些机遇与挑战?
1128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