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又像被围困的城堡,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
这是钱钟书先生在所著的长篇小说《围城》里的一段话,在笔者看来,这段话可以对所有“看上去很美”的事物做一个总结和概括。婚姻也好,职业也罢,甚至是人生,都莫过如此。
物流金融也有这样的围城。
在覆盖范围极为广泛的物流领域里,围绕着商贸,运输,仓储和配送等环节,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一个个内容丰富,体系完善的生态圈。虽然还不好说一统江湖,千秋万代,但是在各自的领域内实力已不容小觑。
基于这样的生态圈开展的物流金融业务,在外部友商看来,就有点含着金汤勺出场的感觉,不愁吃不愁穿,不愁业务不愁风险,而实际上,物流金融基于的强大的生态圈,就是围城。
这样在自体系内循环的物流金融颇受围城之困。
在这样的生态中,物流金融或是对主营业务的强力支撑,或是背负着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的使命。
这两项的定位其实都挺尴尬:
如果是对主营业务的强力支撑,通常生态圈要面临的一个首要问题是,要投入多少资源支持物流金融作为支撑角色的发展?太强了不行,会影响到现有主营业务的发展;太弱了也不行,无法达到支撑的效果,金融业务容易沦为可有可无的鸡肋。这就好比说喝酒,喝的刚刚好其实是一个极难把握的度。所以规模的预期和资源的投入决定了物流金融是否可以真正的成为业务的支撑。
如果是背负着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的使命,那么生态圈同样要面对一个必须要解答的问题,是否要对外开放金融资源?如果不开放,那么基于体系内自循环的物流金融业务天花板明显;如果开放,如何面对风险?
基于强大生态圈的物流金融的最大风险管理工具就是生态圈本身,因为利益共同体的设计,使得可以基于生态圈对金融违约行为进行体系内的惩戒。通过这样的方式大大的提高了物流金融的违约成本,很好的管理了风险。
但是,凡事皆有两面,在很好的管理了风险的同时,生态圈的力量却也成为这些在围城里踌躇徘徊的物流金融冲杀出去的最大束缚。从目前的实践来看,很多不顾一切冲杀出去的,在经历残酷市场的洗礼后都退回来勤勤恳恳的做体系内循环的业务。
贸然冲出围城需要谨慎,墨守成规亦然不可取,要想突破自体系循环的紧箍咒,从近年来新兴的基于互联网+物联网技术的物流平台可能会有答案。
如何突破?请关注后续文章。
智航飞购完成天使轮融资
1498 阅读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10%关税,对跨境电商的巨大冲击
1431 阅读800美元不再免税,T86清关作废,跨境小包何去何从?
1302 阅读SCOR模型:数字化时代供应链管理的航海图
1116 阅读白犀牛副总裁王瀚基:无人配送带来了哪些机遇与挑战?
981 阅读传化智联:紧跟国家物流枢纽布局优化,助力现代物流体系建设
974 阅读快递人2025愿望清单:涨派费、少罚款、交社保......
956 阅读净利润最高增长1210%、连亏7年、暴赚暴跌……物流企业最赚钱最亏钱的都有谁
900 阅读物流职场人性真相:鹰鸽博弈下的生存法则
897 阅读突发!美国邮政停收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包裹,800美元免税取消,影响几何?
893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