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传统的供应链逻辑架构,这个也是SCC SCORE中标准格式,计划统筹,运营层为采购、生产、交付、逆向,以及使能层。从核心企业上下衔接,主要的衔接点就是供应环节。SCC这个模型的核心价值在于把信息流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把计划作为控制中心驱动运营层的变化,这个事情在目前大多数中国企业都还没有做到。为什么这么说?首先看人呗,一个是人数,第二个是人的来源。很多公司Plan就理解为生产计划,有的理解多一点,叫着PMC,这也是台湾企业的常见叫法,后来慢慢衍生出来了主计划。既然这事是核心,那么人员就需要复合化,不能单一化,有些公司的计划人员来自生产、有的把计划和采购放在一起等等。另外就是人数非常有限,我们经常看到一个几个亿的小企业,围绕着几个年轻的小朋友运作。这是基础,没有Plan的准确定位,后面的事情是没法谈的,因为首先就没人,也没有职责,那还怎么可能考虑到后续更复杂的业务场景呢。这个也是当时为什么我当时在前东家的第一件事情是选择成立计划部的核心原因,没有这个部门,我们所有的关联岗位都是无头苍蝇。一大批人为此付出了时间、能力、折磨直到基本运作起来。
下面是现代供应链的逻辑,供应链外延到了销售端、产品端、上下游,开始强调协同,也就有了三大协同体系,包括客户协同、研发协同、供应商协同,所谓协同就强调了更多的早期介入、信息透明,重要的前提就是信任,信任的前提是大家理念的变化,因为相信所以相信。这个阶段也可以看到是个复杂的网状结构了,不再是个线性的链条结构。怎么理解呢,就是销售端已经外延到了供应链,开始有了Sales for SC的意味,同时供应链也开始深度介入到了销售端,也就是有了SC for sales。同样,产品端越来越强调供应链的融合,开始出现了更多的PDT跨职能团队,其中就包括供应链的各个环节,所以有了各种代表。这个时候各个代表的职责就越来越清晰了,同时在推动TTM层面就发生了很大的不一致。这个就是为什么我特别强调各种代表,代表就代表了融合,代表了职能,有了代表就有了真正的客户声音。比如采购代表,采购代表的核心定位就是采购中最懂研发,研发中最懂采购。做好了就全链条衔接,做不好就全面失控,因为多了一个环节,所以采购代表人选一定要复合化、沟通能力极强。如果实在不行,那就可以多设定两个代表。这个事情上面,很多年强和西门子交流中就能感受到对方对于这个层面的重视。这个职能的成立和运作也是一个血雨腥风的过程,有非议,有不理解,有运作混乱阶段,随着时间推移和组织职责及磨合到了之后,运作层面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第三个阶段和第二个阶段非常类似,但是我还是区别化认为这是第三个阶段,这个阶段有了更多的降复杂度、差异化、电商或则数字化理念。其中IPD端也不再是仅仅是推动式开发,更多是由外而内的管理模式,有准确的市场定位,人群、价格、区域分布、项目管理、TTM等。同时LTC也不再是仅仅是LTC,而是和IPD、SC发生交叉。
第一个事情就是把研发协同的内容更加具体化,也叫着DFX,X代表SC、Manufacturing、Sourcing,这里的SC是个小SC,一般来说这是战略选择的第一步,也是基础中的基础,首先就是个意识问题,没有这个,后面各个阶段都玩不动。
第二个事情,所谓差异化就是面向不同的客户场景,做出了供应链的不同配置,这个也是很多成熟企业做不到但又必须要做的事情,一般而言这一步是供应链战略的第二三阶段选择,也是把前面两个成熟度做到一定程度以后会做出的自然而然的选择。差异化也是一个基本的供应链工作方法,也是一种关键的意识形态,是个基础,可以杜绝一刀切,也是网络化的基础。
第三个事情就是对网络的关注度更高,曾经我们主要是单工厂模式,逐步转化为多工厂,客户也从国内转变为全球,从而有了更复杂的网络层级,然后逐层进行拉动或则逐层进行推动,这个时候变化的不仅仅是场所,变化更多的是业务模式、组织、系统、ERP系统、运营集成等,所谓网络化,其实就是多种层级的网络分层并进行叠加,从叠加后最高重合度找到匹配性。所以会看到有些公司的供应链战略阶段设定为供应链全球化。
第四个事情是经历扩张以后的复杂度太高了,开始有更加重视降低复杂度,所以会从产品端、供应链、销售端降低复杂度,另一个就是增加透明度,通过透明度降低复杂度和提高一致性,从而可以实现复杂问题简单化,但这个阶段是前台简单化、后台复杂化。
如果说还有第四个阶段,应该就是当前最热门的数字化阶段了,数字化阶段也是信息系统复杂到了更高程度之后的一个必然选择,系统不集成、数据不同步、运算算不准、速度太慢等等。所以就有了各种数字化的集成,不管是从供应链、生产、交付、计划,以及集成等等角度,都开始了这种数字化运作集成。有些公司开始做了2-3年了,有的现在才开始,有的还没有做这事的基础。
作为供应链管理从业者,一定要判断好每个阶段应该做什么,如何平稳且有效的解决事情,不能冒进,也不能太保守,做到适配一方面是理解,另一方面是要尝试和试错,过程中的各种打和特别重要,我特别喜欢打和这个词,就是经过拧毛巾的过程而最终实现一致性,这个要环境匹配。0-1的过程是艰难的。
DeepSeek火出圈,AI和大模型将如何改变物流行业?
3146 阅读智航飞购完成天使轮融资
2590 阅读800美元不再免税,T86清关作废,跨境小包何去何从?
2184 阅读净利润最高增长1210%、连亏7年、暴赚暴跌……物流企业最赚钱最亏钱的都有谁
2153 阅读浙江科聪完成数千万元A2轮融资
2004 阅读AI红利来袭!你准备好成为第一批AI物流企业了吗?
1975 阅读物流职场人性真相:鹰鸽博弈下的生存法则
1870 阅读物流职场人性真相:马斯洛需求的颠覆与掌控
1584 阅读供应链可视化:从神话到现实的转变之路
1420 阅读运输管理究竟管什么?
1238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