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戈网
搜  索
登陆成功

登陆成功

积分  

【中银交运|深度研究】航空出行回归与反转 ——交通运输行业2022年中期投资策略

[罗戈导读]​国内方面,随着上海、北京统筹推进复商复工,叠加近期民航局出台纾困政策,强化民航客运市场正常保底运行,国内航空出行需求底部大概率形成。

国内方面,随着上海、北京统筹推进复商复工,叠加近期民航局出台纾困政策,强化民航客运市场正常保底运行,国内航空出行需求底部大概率形成。国际方面,随着全球各国放松防疫管制和入境政策,全球航空出行板块大概率迎来趋势性复苏态势。而我国国际航线恢复进程具有不确定性,取决于防疫策略优化,预计我国有望于2024年完成航空市场修复。建议积极布局航空出行回归和反转的投资机会。

支撑评级的要点

回归进程:国内疫情多点散发,航空出行需求二次触底。

受新冠疫情持续反复影响,客运出行需求扰动中下行。特别是2020年4月以来上海大规模疫情爆发,北京疫情出现反复现象,导致旅客流量出现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二次探底现象。近期随着上海、北京陆续推进复商复工,叠加民航局出台现金补贴纾困政策,航空出行市场底部持续强化。

出行潜力:疫情积压出行需求,航空人口规模仍将提升。

疫情前航空客运行业呈现稳健增长态势,出境人次复合增速超20%。我国人均乘机次数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航空人口规模仍将增长。预计到2030年我国人均乘机次数有望提高至1次,航空需求仍有一倍增长空间。

复苏路径:全球呈现复苏趋势,我国有望2024年完成修复。

全球各国出入境政策逐步放宽,境外部分地区出行水平大幅上涨,全球航空呈现趋势性复苏迹象。我国国际航线复苏进度要统筹考虑全球疫情恢复及我国防疫策略调整,我们预计国际线恢复至疫情前水平需要2年的时间。

格局变化:疫情催化行业重组,运力供给预计减少。

以美国航空供给侧变化规律为借鉴,看好疫情后我国航空市场回归和反转。2009 -2018年供给端投放高增速支撑我国航空市场供给充足,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供给增速放缓促使竞争格局变化。疫情影响下航空供给侧增速放缓,航司现金流严重承压,新一轮整合或临近,供需错配有望驱动行业强周期。

成本因素:油价汇率负面极致,静待见顶回归改善。

油价和汇率是影响航司盈利能力的两个重要因素。2022年俄乌危机油价持续上涨,人民币汇率呈现贬值趋势,负面因素叠加走向极致。

估值水平:总体处于合理区间,但呈现分化特征。

除部分龙头航司受抢跑投资效应影响,估值恢复较快之外,目前大部分航空机场上市公司估值总体处于相对合理区间,随着疫情情况改善、疫情防控策略逐步优化,航空出行需求恢复预期增强,航空出行板块在长期存在估值修复的空间。

投资建议

积极布局航空出行回归与反转机会。建议重点关注国际业务占比较大的中国国航(601111.SH)和依托出入境客流开展免税业务的上海机场(600009.SH), 关注低成本航司春秋航空(601021.SH)、支线龙头华夏航空(002928.SH)。估值角度来看,关注南方航空(600029.SH)、白云机场(600004.SH)。

风险提示

新冠疫情反复超预期发生、疫情防控政策变化、航空出行需求不及预期、航空运行安全事件、油价汇率大幅波动、航空运输政策变化等产生的风险。

本文来自中银证券研究部于2022年6月15日发布的报告《交通运输行业2022年中期策略——航空出行回归与反转》欲了解具体内容,请阅读报告原文。

报告正文

(一)回归进程:国内疫情多点散发,航空出行需求二次触底

受新冠疫情持续反复影响,客运出行需求扰动中下行。根据交通运输部发布的中国运输生产指数(CTSI)显示,2021年仅2月至3月CTSI指数同比增加50%左右,此后受到南京等地多轮疫情影响,出行流量受到抑制,叠加冬奥会等因素,总体客运出行恢复不及预期。2022年2月以来,CTSI客运指数迅速下跌,4月跌幅超过67.70%,降至疫情发生以来的最低水平,特别是4月以来上海大规模疫情爆发,北京疫情出现反复现象,导致旅客流量出现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二次探底现象。

新冠疫情致航空出行需求压制明显,2021年民航客运量恢复至疫情前七成。2021/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国内民航客运总量有所下降,民航客运总规模为4.4/4.18亿人,较2019年减少2.2/2.42亿人。

2022年受国内上海北京等地疫情散发影响,航空出行再次探底。据民航局发布数据显示,2022 年1月至4月民航业完成运输总周转量、旅客运输量分别为122.50亿吨公里、8405.73万人次,同比分别减少42.70%、45.10%;国际航线客运量为2019年同期的1.5%。公司层面,三大航航班投放量已经接近2020年1-3月武汉疫情初次爆发时水平,4月三大航平均客座率56.26%,同比下降25.33%。

2022年5月下旬随着疫情防控初现成效,国内航空市场逐步恢复。根据航班管家数据显示,截止2022年5月19日,当周(5月13日至5月19日)我国国内航班日均执飞航班5116架次,周环比+13.83%,同比-64.56%。2022年4月国内航班日均执飞起降3340架次,同比-78.50%。

国际航线“五个一”政策持续执行,我国国际航班执飞架次仍然维持低位。根据航班管家数据显示,截止2022年5月19日,当周(5月13日至5月19日)我国国际航班日均执飞航班46架次,周环比+3.85%,同比-70.49%。2022年4月我国国际航班日均执飞起降152架次,同比-69.37%。根据中国民航局数据显示,2021年国际航线客运量仅为2019年同期的2%左右。

随着上海、北京陆续推进复商复工,航空出行市场底部大概率形成。随着上海疫情好转,吉祥航空宣布将于5月16日起恢复HO1145/46上海浦东-福建龙岩往返航班,该航班是上海全域静态管理以来,吉祥航空恢复的首个上海始发国内定期客运航班。此外,春秋航空将于5月18日恢复上海往返昆明航班,目前暂定每天一班,上海至昆明航班号为9C7269。部分航司陆续复飞上海始发航班,是我国国内航空出行市场恢复的重要标志信号。

民航局出台现金补贴纾困政策,补贴4500个航班架次,体现了国家确保国内民航保底运行,航空出行市场底部持续强化。①国内客运航班补贴政策出台,补贴 4500 个航班架次,最高2.4万元/小时补贴盘活基本面,补贴标准基本可覆盖航司全部变动成本,预计最大补贴体量约为140亿。补贴航班按照2022年4月6日-5月10日实飞航班量为基准进行比例分配,南航系、国航系、东航系、 海航系、春秋、均瑶系、华夏分别占比25%、18%、13%、16%、4%、2%、4%,合计占82%。②南航、国航和海航获得民航局新增国际航班额度配置,“五个一”政策逐步优化调整;③目前新冠病毒突变株基本以轻症为主,感染者大多可以自愈,出行者信心恢复;④稳经济一揽子纾困措施出台,根据新华网,5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增加1500亿元民航应急贷款,支持航空业发行2000亿元债券。资金支持+民航业社保缓缴,有利于缓解全行业的现金流紧迫现象。⑤民航市场量价齐升,端午机票均价上涨 155 元。票价基础提升充分,疫情后有望加大利润弹性,行业或出现供需错配,涨价带来的利润弹性可期。

基于疫情后月新增确诊人数与三大航运力投放情况对比后发现,航空运力通常会在疫情结束后的1个月内迅速恢复到较高水平。6月1日,上海全面复工复产,叠加端午小长假出游小高峰等因素,往返上海的探亲、商务、旅行等各类出行需求激增,带动长三角地区经济恢复。同程旅行数据显示,端午小长假期间国内酒店预订间夜较“五一”假期上涨31%,机票平均价格较“五一”假期上涨48%。若疫情不再出现超预期反弹,乐观预计8月有望实现全面恢复并赶上暑运旺季。

(二)出行潜力:疫情积压出行需求,航空人口规模仍将提升

疫情前航空客运行业呈现稳健增长态势,出境人次复合增速超20%。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2019 年民航客运量增幅均维持在+10%左右水平,5年累计同比增幅CAGR为+11.05%。疫情前我国出境人次呈现高增长趋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国内居民因私出境人数为1.62亿人次,近25年复合增长率为20.16%,体现了较高的成长性。对比疫情前数据,国内民航市场具有较大恢复增长空间。

国内旅游人次保持10%增速,体现出当前我国公众对旅行消费需求旺盛。2019年国内旅游人数为60.06亿人次,近25年复合增长率为10.25%。中期来看,国际航线复航仍需时间,出境旅行回流给航空市场带来增量客源,中国航空业长期供需向好。2019年中国民航运送6.6亿人次,通常出境人次中选择航空运输方式比例较大,预计回流客流将带来20%左右的增量。

长期来看,人口大国客运需求广阔。根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数据显示,全球来看,人均GDP在6000-9000美元左右是航空出行需求快速上行阶段,我国2018年人均GDP为64644元(约9235美元),正式迈入航空出行时代。国际经验也表明当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时,航空的客运需求多样化,也更具备消费属性,中国目前航空需求结构也呈现出休闲消费旅客比重逐年上升的趋势。

国人均乘机次数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航空人口规模仍将增长。2019年国内人均乘机次数是0.47次,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0.87次,更远低于美国的2.82次。长期来看,若参照美日等航空业发展经验,预计到2030年我国人均乘机次数有望提高至1次,航空需求仍有一倍增长空间。

(三)复苏路径:全球呈现复苏趋势,我国有望2024年完成修复

2021年我国民航的恢复速度要远超全球平均水平。2020年Q4以及2021年Q2我国民航业已经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但受各地局部疫情影响,全年呈现波动起伏状态。2021年底,奥密克戎新毒株出现,行业复苏周期被再度拉长,国内航班执行量下降,略低于美国、日本和全球平均水平,但高于英国、澳大利亚同期水平。

我国国际航线复苏进度要统筹考虑全球疫情恢复及我国防疫策略调整,乐观情景假设国际线恢复疫情前至少需要2年的时间。疫情给全世界的旅游业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在2021年初进行的全球调查中,77%的被调查者认为政府的限制措施是阻碍国际旅行的主要因素。目前国内防控措施严格,故短期内国际航线较难恢复。但全球范围内奥密克戎影响有所缓解,新冠特效药取得阶段性新进展,各国逐步开放边境,预计2023年航空客运市场将逐步呈现趋势性复苏态势。

国际出入境政策逐步放宽,境外部分地区出行水平大幅上涨。2021下半年英国逐步放开出入境限制,中国境内旅客前往英国的需求就体现了出来,前往英国主要城市的需求已经超过19年同期三成左右。同时2021年以来美国、新加坡、泰国等国家国际航班量已经呈现稳步增长态势,2021Q4至今美国国际航班数已经达到19年同期的80%左右。根据IATA数据,2022年3月,南美洲机票预定量已超过疫情前水平,北美洲机票预定量已基本接近疫情前水平。在2022年2月24日俄乌冲突发生前,全球机票预定量呈现动态上升趋势。根据IATA数据,国内航班预定量已恢复至2019年的 90%左右,国际航班预定量已恢复至2019年的50%以上。

我国民航业恢复情景假设:由于疫情对航空业影响较大,各国对疫情防控态度不尽相同。国内疫情防控坚持“严防境外输入,国内动态清零”政策,国际客流量水平恢复时间相对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因此我们基于乐观、基准、悲观三个角度对客流恢复水平进行预测,进而预测未来民航客流恢复状况。①乐观情景:2023年国内国际航线全面恢复。②基准情景:2023年国内完全恢复,国际航线恢复40%。③悲观情景:2023年国内航线完全恢复,2024年国际航线恢复40%。根据2015-2019年民航客运量CAGR分析判断,同时考虑到后疫情时代爆发式的商务、留学等出行需求,我们假设2024/2025年国内旅客吞吐量的增速分为12%/10%,地区旅客吞吐量增速为6%/4%,且国际航线恢复19年水平后年增速为20%/18%,计算分析国内民航客流情况如下表所示: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认为基准情景假设相对更为符合实际情况。由于今年上半年多地疫情扰动影响,民航总体恢复甚至不及2021年同期,预计2022年民航客运量预计恢复到2021年的70%,并假设2023年接近或超过2018年客运量水平,2024年则全面超越以前年度最高水平。

国内新冠肺炎新增病例数继续下降,防疫措施经验更加丰富,疫情影响效应逐渐递减。6月1日起,上海进入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阶段;6月6日,东航计划开始逐步恢复成都上海航线,客票现已开放销售。上海全面复工复产后,北京疫情逐步实现社会面清零,国内疫情拐点。随着常态化核酸,出行限制将减弱,防疫政策放松叠加暑期出行旺季,估计出行需求有望迎来修复。

国产特效药进入冲刺阶段,对于出行政策后续进一步优化给出空间。5月23日,君实生物宣布,新冠特效药VV116在一项对比辉瑞Paxlovid的三期注册临床研究中达到了方案预设的主要终点,适应症为轻中度新冠肺炎,其在体外对SARS-CoV-2原始株和已知主流变异株(Alpha、Beta、Delta和Omicron)都表现出显著的抗病毒活性;公司将于近期与监管部门沟通递交新药上市申请事宜。

各国边境开放的大背景下,全球航空机场呈现趋势性复苏迹象。2022年3月1日起,日本重新开放入境;6月10日,恢复外国游客入境。4月1日起,韩国将解除国家入境限制,已完成新冠疫苗全程接种且已登记接种史的海外入境者可免除原为7日的居家隔离。5月1日起,泰国对完整注射新冠疫苗的国际旅客取消入境核酸检测以及隔离措施;6月1日起,所有国际旅客入境均不再隔离。

(四)格局变化:疫情催化行业重组,运力供给预计减少

美国民航业历史上有两次重大的兼并重组潮。第一次是80年代前期,政府放开管制后大量航空企业涌现,恶性竞争后很多企业走向破产。第二次是 2008 年金融危机后,宏观经济不景气导致出行需求减少,大量航司持续亏损使美国航空业再次掀起并购潮。

政府管制放松致市场供给大幅增长,当期美国航空客座率处于低位水平。20 世纪 80 年代,美国航空业管制放松后,航空公司为了抢占市场,投放大量运力,客座率维持在 60%左右的水平。较低的客座率以及较高的运力供给,使得美国民航业盈利状况不佳。据OAG数据显示,1978 年后共有 198 家新航空公司进入市场,但到 1987 年底,美国民航业只剩下 74 家在运营服务。

金融危机致航空供给侧改革,集中度提高,盈利能力大幅提升。2008年金融危机后,商务旅客明显减少,需求端出现供给不足,航空业陷入新的危机。2008年达美航空以3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美国西北航空;2010年,美国联合航空公司与美国大陆航空公司合并,成立联合大陆控股有限公司;2012年,全球最大的廉价航空西南航空公司,收购了北美第三大廉价航空公司穿越航空;2013年美国航空母公司AMR与全美航空合并,打造出全球最大航空公司。

美国航空行业完成第二轮兼并重组,行业集中度CR5升至近80%。四大航大股东重合利益一致,2009年以来行业ASK年均复合增速2.5%,运力投放和需求匹配度高。在通过兼并重组进入寡头垄断、并且拥有高度重叠股东的背景下,美国航空公司开始产生默契,压低供给,不再大幅波动,需求增速连续高于供给增速。整体客座率从 20 世纪末 70%左右,逐步上升稳定至 80%左右。

竞争格局优化促进美国航空业票价连续 5 年增长。2010-2014年的票价实现 5 年连续提升,支撑美国航空业盈利能力大幅提升,高度的垄断也使得航空公司不再需要通过压低票价提高市场份额。2016年,国际原油均价相比2012下降超过60%,但票价水平较为坚挺,四年间只下跌了10%左右。配合客座率的稳步上升,美国航空公司业绩从2010年开始大幅上升。

以美国航空供给侧变化规律为借鉴,看好疫情过后我国航空市场表现。基于全球航空出行规律,预测我国人均乘机次数至少存在1倍成长空间。全球来看人均GDP在6000-9000美元左右是航空出行需求快速上行阶段,按此标准,我国2018年已正式迈入航空出行时代。

2009-2018年供给端投放高增速支撑我国航空市场供给充足,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供给增速放缓促使竞争格局变化。疫情前航空客运行业呈现稳健增长态势。据统计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2011-2015年):民航机队规模CAGR为10.7%,民航客运量增幅均维持在+10%左右水平,5年累计同比增幅CAGR为+8.27%。“十三五”期间(2016-2020年):2016-2018年正常年份下,民航机队规模CAGR为11.2%,后受波音737 MAX、疫情影响,机队规模CAGR下降至8%;正常年份民航客运量增幅维持在+10%左右水平。新冠疫情、中美贸易战等因素影响,供给侧增速放缓。据上市航司财报披露,国航、东航 、南航2019-2024年机队规模CAGR分别 为1.9%、1.9%、3.5%。    

航空供给侧增速放缓,供需错配有望驱动行业强周期。飞行员的培养和订购飞机具有周期效应,需要时间约2-4年,供给侧趋势短时间难以改变。基于交付周期、飞机引进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短期内运力供给难以快速补充。若疫情恢复,出行需求爆发有利于驱动行业强周期,看好未来弹性。

新冠疫情影响下,航司现金流严重承压,新一轮整合或临近。受本轮上海、北京疫情超预期影响,2022年4月民航全行业亏损330.2亿元,创历史最大月度亏损纪录,全行业连续9个月亏损。2022年1-4月,民航全行业累计亏损719.1亿元。根据上市公司年报数据显示,疫情以来主要航司经营现金持续下降,部分航司现金流降为负值。

多重不利因素共振下,不少民营航司已经被地方国资收购。疫情前,多彩贵州航空、奥凯航空等民营航司就因经营情况不佳,纷纷引入国资救火。疫情以来已有无锡、青岛、湖南、杭州的地方政府成功收购民航股权。近期,国航或增资控股山东航空,有望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

(五)成本因素:油价汇率负面极致,静待见顶回归改善

油价和汇率是影响航司盈利能力的两个重要因素。以疫情前数据为例,根据国航公告显示,2019 年

若平均航油价格上升或下降 5%,本集团航油成本将上升或下降约 17.98 亿元。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

变动使人民币升值或贬值 1%,将导致本集团净利润和股东权益分别增加或减少人民币 4.44 亿元,而

当年国航利润为 64 亿元。

2022年俄乌危机油价持续上涨,人民币汇率呈现贬值趋势。21年以来航空煤油价格持续走高,航空货运价格或将进一步维持高位。航油成本约占航空公司成本的30%左右。航空煤油现货价同比上涨51.22%,造成航司成本不断上升。2022年4月人民币大幅贬值4.25%,创下80个月以来最大贬值幅度,民航业所有航空公司当月汇兑损失或达到100亿元。

(六)估值水平:总体处于合理区间,但呈现分化特征

总体来看,航空上市公司市净率PB在2015-2016年达到顶峰,2020年疫情后开始急速下降,在2021年有所改善。目前航空上市公司估值均处于相对合理区间,随着疫情情况改善、疫情防控策略逐步优化,航空出行需求恢复预期增强,航空出行板块在长期存在估值修复的空间。

中国国航最新PB值为2.64(2022/6/12)。①历史10年PB均值1.53,当前估值相对历史均值溢价水平为172%。②百分位法:当前估值处在69.80%的百分位。(0-20为极度低估,20-40为低估,40-60正常,60-80高估,80-100极度高估)。③当前估值中枢约1.56,溢价水平169.73%。④疫情前估值水平(2019年12月均值)1.38,溢出水平191.96%。

中国国航的国际航线占比相对较多,在全球各国防控措施逐渐放宽的情况下,市场持续看好国航的国际航空客运业绩逐步改善的预期,估值修复相对较快,同时国内客运需求持续恢复、特别是公务出行的恢复下,将为国航带来更多的客流和更优质的客源,长期估值仍提升空间。

南方航空最新PB值为1.73(2022/6/12)。①历史10年PB均值1.47,当前估值相对历史均值溢价水平为117.73%。②百分位法:当前估值处在36.10%的百分位。(0-20为极度低估,20-40为低估,40-60正常,60-80高估,80-100极度高估)③当前估值中枢约为1.6,溢价水平107.86%。④疫情前估值水平(2019年12月均值)1.28,溢出水平135.01%。

东方航空最新PB值为2.02(2022/6/12)。①历史10年PB均值1.85,当前估值相对历史均值溢价水平为109.36%。②百分位法:当前估值处在24.66%的百分位。(0-20为极度低估,20-40为低估,40-60正常,60-80高估,80-100极度高估)③当前估值中枢约为1.6,溢价水平126.21%。④疫情前估值水平(2019年12月均值)1.29,溢出水平157.10%。

受俄乌冲突影响,原油价格急剧提升,航空股大幅回调震荡。相比中国国航,当前南方航空、中国东航的估值具备提升空间。特别是南方航空目前估值安全边际较高,估值中枢有望持续上移,作为头部航空公司,目前估值具有相对吸引力。东方航空与疫情前估值相比,溢出水平高于南方航空。

吉祥航空最新PB值为2.95(2022/6/12)。2015-2016年吉祥航空估值过高,不适于现在进行比较,因此我们选择2017年起的时间序列进行对比分析。①历史5年(2017年开始),PB均值2.7,当前估值相对历史均值溢价水平为109.16%。②百分位法:当前估值处在53.51%的百分位。(0-20为极度低估,20-40为低估,40-60正常,60-80高估,80-100极度高估)③当前估值中枢约为1.89,溢价水平156.11%。④疫情前估值水平(2019年12月均值)2.18,溢出水平135.49%。总体而言,吉祥航空在疫情导致估值下滑后已经完成了估值修复,主要原因在于吉祥航空国内业务占比超过80%,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相比国际业务占比较高三大航而言,吉祥航空经营业绩受影响相对更小。

春秋航空最新PB值为3.31(2022/6/12)。①历史5年(剔除极端值,从2017年开始的时间序列)PB均值4.02,当前估值相对历史均值溢价水平为82.19%。②百分位法:当前估值处在16.58%的百分位。(0-20为极度低估,20-40为低估,40-60正常,60-80高估,80-100极度高估)③当前估值中枢约为1.85,溢价水平178.42%。④疫情前估值水平(2019年12月均值)2.59,溢出水平127.75%。

自2017年以来,春秋航空估值中枢逐步上移,体现出市场对其的关注度。新冠疫情期间,公司积极应对挑战,逆市而上完善航线网络,ASK修复能力位居航空上市公司首位。其中2021年可用座公里较2020年+9.6%(较2019年-5.1%),接近疫情前水平,国内客运需求较2020年+17.4%,较2019年+47.0%。作为低成本航空龙头,春秋航空具备成长潜力,具备长期投资价值。

华夏航空最新PB值为3.35(2022/6/12)。①历史4年(2018年上市)PB均值3.68,当前估值相对历史均值溢价水平为90.99%。②百分位法:当前估值处在15.95%的百分位。(0-20为极度低估,20-40为低估,40-60正常,60-80高估,80-100极度高估)③当前估值中枢约为2.86,溢价水平117.11%。④疫情前估值水平(2019年12月均值)2.73,溢出水平122.87%。

华夏航空目前仍处于估值历史低位,但已经高于疫情前的估值水平。去年受疫情和飞机起降事故影响造成航班产能下降,但募集资金购置飞机的举措将提高公司机队水平,有利于公司的长期发展。

上海机场最新PB值为3.48(2022/6/12)。①历史10年PB均值2.98,当前估值相对历史均值溢价水平为116.62%。②百分位法:当前估值处在49.20%的百分位。(0-20为极度低估,20-40为低估,40-60正常,60-80高估,80-100极度高估)③当前估值中枢约为4.61,溢价水平75.46%。④疫情前估值水平(2019年12月均值)4.83,溢出水平72.01%。

疫情前受机场免税商业模式优势影响,上海机场近十年估值水平保持上升趋势,估值中枢有望持续上移。疫情爆发以来,机场2021年国内旅客吞吐量同比2019年-19%,同比2020年+19%,国际客流量断崖式下降,暂时打破了机场与免税融合的商业模式,随着疫情防控经验和措施逐步丰富,未来国际客流的恢复预期逐步增强,机场免税销售规模有望逐步改善提升。从目前估值相比2019年来看,相对处于低估水平。

白云机场最新PB值为1.59(2022/6/12)。①历史10年PB均值1.6,当前估值相对历史均值溢价水平为99.79%。②百分位法:当前估值处在30.14%的百分位。(0-20为极度低估,20-40为低估,40-60正常,60-80高估,80-100极度高估)③当前估值中枢约为2.05,溢价水平77.68%。④疫情前估值水平(2019年12月均值)2.29,溢出水平69.46%。

白云机场目前估值仍处于历史底部,疫情期间白云机场航班起降架次排名稳步提升,航空性业务总体稳健,同时公司积极优化免税业务等非航业务,若疫情逐步好转,国际客流逐步放开,公司业绩和估值有望迎来戴维斯双击。

深圳机场最新PB值为1.15 (2022/6/12)。①历史10年PB均值1.38,当前估值相对历史均值溢价水平为83.46%。②百分位法:当前估值处在12.19%的百分位。(0-20为极度低估,20-40为低估,40-60正常,60-80高估,80-100极度高估)③当前估值中枢约为1.64,溢价水平70.25%。④疫情前估值水平(2019年12月均值)1.65,溢出水平69.53%。

深圳机场目前估值低于疫情前水平,仍被低估,近期受深圳、香港疫情影响,机场短期客流量和盈利水平会低于预期。长期来看,国内疫情整体可控,新投产使用的卫星厅能有效助力机场产能提升,但目前国际客流量相对有限,免税等非航业务占比较低,影响估值水平。

(七)投资建议:积极布局航空出行回归与反转机会

国内方面,随着上海分阶段推进复商复工,国内航空出行需求底部大概率形成,后续航空出行市场有望逐步恢复。吉祥航空、春秋航空等部分航司陆续复飞上海始发航班,是我国国内航空出行市场恢复的重要标志信号。叠加近期民航局出台纾困政策,强化民航客运市场正常保底运行。国际方面,新冠特效药新进展持续增强全球各国边境开放预期,2022年下半年后全球出行板块大概率迎来趋势性复苏态势。但我国国际航线恢复进程具有不确定性,取决于防疫策略优化,乐观情景假设国际线恢复疫情前至少需要2-3年的时间。建议近期关注国内航空市场恢复预期增强带来的航空行业系统机会,长期关注细分航空出行市场的龙头。

投资建议:建议继续关注国际业务占比较大的中国国航(601111.SH)和依托出入境客流开展免税业务的上海机场(600009.SH), 关注低成本航司春秋航空(601021.SH)、支线龙头华夏航空(002928.SH)。估值角度来看,关注南方航空(600029.SH)、白云机场(600004.SH)。

(八)风险提示

1.新冠疫情反复超预期的风险: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全面压制航空出行需求,若疫情持续反弹反复,将对航空行业产生巨大风险。

2.新冠疫情防控政策变化的风险:疫情防控措施一定程度限制了客运出行需求,若防疫政策进一步强化,将压制航空出行需求,进而造成航司经营压力。

3.航空出行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虽然我国目前人均乘机次数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但随着疫情期间公众逐步习惯线上办公,可能会产生出行替代效应造成后疫情航空出行需求下降的风险。

4航空运行安全事件:航空安全运行是民航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若出现航空安全事件,将会影响公众出行的航空选择偏好程度,进而压制航空出行需求及航司经营业绩。

5.油价、汇率大幅波动产生的风险:油价和汇率是影响航司盈利能力的两个重要因素,若油价持续上涨和人民币汇率持续贬值都将对航司造成运营成本压力。

6.航空运输政策变化等产生的风险:航空运输的时刻、航线资源对航司经营效益有着较大的影响,若相关政策发生变化,将产生一定的经营风险。


免责声明:罗戈网对转载、分享、陈述、观点、图片、视频保持中立,目的仅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核实后,我们将立即更正或删除有关内容,谢谢!
上一篇:2022年6月航空物流政策合辑
下一篇:东航布局亚太一站式航空物流枢纽等七大项目
罗戈订阅
周报
1元 2元 5元 10元

感谢您的打赏

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相关文章

2025-01-03
2025-01-03
2025-01-03
2025-01-03
2025-01-03
2025-01-03
活动/直播 更多

2.22北京【线下公开课】仓储精细化管理:从混乱到有序

  • 时间:2025-02-22 ~ 2025-02-23
  • 主办方:冯银川
  • 协办方:罗戈网

¥:2580.0元起

报告 更多

2024年11月物流行业月报-个人版

  • 作者:罗戈研究

¥:9.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