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垄断性:这个行业的公司有MAERSK,MSC,CMA,COSCO,ONE,HAP,EMC,HYUNDAI,YML,WANHAI等等,在航运前几年的萧条期,经历了长达十年之久的亏损破产兼并重组,导致船公司数量减少了大约三分之一,市场份额而言马士基大约占据21%(包括收购的HAMBURGSUD和旗下的MCC品牌),而大家关心的中远占比大约13%,船公司数量的减少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垄断,这是毋庸置疑的,毕竟人少好办事!
2. 关于长短协议和占比:大部分船公司巨头都是欧美企业,前三大MSK MSC CMA的欧美长协占比都是绝对大头,举例来说,MSK欧线长协占比89%,MSC约85%,而中远大约65%。去年的欧洲长约基本
在1000-1200USD/ffe,今年的长约据说已经达到1900/ffe,涨价幅度巨大,目前各大货主都在观望,如果最终不能谈拢,也可能会导致明年的长约大大减少,取而代之的是短约(1个月左右validity)。11月下旬欧洲基本港的运价已经达到2900Usd/ffe,以上说的是欧洲航线,而南北向的美国航线,因为新合同是明年4月30号才到期,所以还没开始谈,这场市场巨变对航运长期以来的市场结构(FOB为主)带来的冲击,不亚于拜登上台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3.关于油价:今年船公司盈利大增,不能忘了油价的大幅下降带来的成本减少。BUNKER SURCHARGE今年真的是历史低位,具体带来的数据上的影响我暂时没有统计,先给大家一个大体的概念,但是这个数字带来的业绩提升,是非常大的。
4.关于疫情带来的影响:今年开始,世界要一分为二,分别是疫情前的世界和疫情后的世界,而带来航运如此之大的变化,疫情只是起了催化剂的作用。一个不盈利的市场是不可能持续的,航运公司经过这几年的兼并重组,一方面为了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另一方面就是为了减少恶性竞争,改变供大于求的市场格局,而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直接点燃了即将燃烧的火苗。从中国妥善解决了疫情快速恢复生产之后,大量的欧美订单就开始回流到中国,根据海关数据,第三季度的出口额增长了20%左右,而与此同时,东南亚的出口也在增加(大约13%)
5. 为何会缺箱:世界经济是循环的,有出口就有进口。这是特朗普同学违背市场规律的一宗罪,他打破了市场的自然发展规律。欧美疫情第二波以来导致生产效率急剧下滑,中国出口到欧美的货物不能及时拆箱还柜,大量空箱运不回来直接导致出口集装箱极度紧缺,往年这个情况出现一两个月就能通过调空箱回国得到解决,但是今年不同,可能会一直缺到疫情缓解。大量的箱子滞压在各个港口导致目的港的费用也急速上升,从而反过来推动运价的上涨,本月英国southampton的运价已经到4000Usd/ffe.
6. 关于IMO2030: 国际海事组织的硬性规定,就好比汽车排放也在制定新标准一样,船舶排放的标准也是需要规定的,新规要求船舶的硫和碳排放要低于规定数值以下,所以大量的船舶进入脱硫塔和脱硫坞,也减少了运力。而脱硫的这个过程,并不算短,还有很多船舶在排队等计划。
7. 关于船公司的数字化进程:2020是一个神奇的年度,各个船公司也开始搞各种新概念大改革,Tradelane,trade finance,online booking,logistics management... 是的,你没看错,传统的航运巨头们,他们也想做物流了,他们也想渗透到企业的end to end 端口,而不是只满足于现在的port to port service. 关于这点我不评论,我只能说长期看是趋势,但是任重而道远,路途艰难!
我从事航运业15年,以上所说的很多数据都省略了,没有具体罗列。只是抛砖引玉,毕竟雪球上大V和专家众多,要找到并不是难事。
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10%关税,对跨境电商的巨大冲击
1515 阅读智航飞购完成天使轮融资
1533 阅读800美元不再免税,T86清关作废,跨境小包何去何从?
1463 阅读SCOR模型:数字化时代供应链管理的航海图
1214 阅读AI红利来袭!你准备好成为第一批AI物流企业了吗?
1142 阅读净利润最高增长1210%、连亏7年、暴赚暴跌……物流企业最赚钱最亏钱的都有谁
1054 阅读白犀牛副总裁王瀚基:无人配送带来了哪些机遇与挑战?
995 阅读快递人2025愿望清单:涨派费、少罚款、交社保......
977 阅读物流职场人性真相:鹰鸽博弈下的生存法则
932 阅读突发!美国邮政停收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包裹,800美元免税取消,影响几何?
935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