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不夸张地说,疫情爆发以来的三年里,美线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2020年上半年的绝望,到下半年的强势反弹,2021年一整年的疯狂,再到2022年的急速回落,美线人见证了太多的历史时刻,市场一百八十度转身后,有人选择离场,更多人选择了坚持。
作为市场主体的船司,既是变化的见证者,更是变化的推动者。在过去三年激荡的市场里,每家船司的反应可以说千差万别,有的高歌猛进,疯狂扩充运力,有的稳扎稳打,还有的打法保守,货量不升反降。2021年的疯癫不是常态,2022年的“回归常态”还未完成,让我们以2019年作为基点,看看疫情后三年美线船东力量对比变化。
以下数据都是亚洲到美国(美线东向航线),按到港日算。2022年,美线货量同比下跌4.5%,原因大家很清楚了,前半年还有增长,9月份开始逐月下跌,幅度越来越大,拉低了整年的货量。跟2019年相比,货量还有19%的增长。
单就美线(不包括跨大西洋线)而言,CMA在2021和2022年都是第一大船司,MSC排第二。如果算上跨大西洋线,MSC第一,CMA成了第二,可见MSC在跨大西洋线上的实力。
排名前14的船东(原主力船东)加起来占了市场的97%,排名前7(如果把COSCO 和OOCL算一家的话,前6)的占比75%,货量高度集中。所有新晋船司加起来也就3%,而且,随着市场的急剧向下,新晋船司的数量和运力已经大大减少,预计今年的市场占比会进一步缩小。
主力船司中跟2021年同比还有增长的只有三家:MSC, MSK, WANHAI,其他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如果说2021年的货量不可持续是共识的话,跟2019年的“常态”相比又如何呢?这里开始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出现“双跌”的公司有五家:ONE, OOCL, HMM, YANG MING, SM LINE。其中ONE, YANG MING, SM LINE的跌幅均超过20%。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相较于2019年, 2022年货量增长最大的船司也有五家:MSC, MSK, ZIM, WAN HAI, MATSON, 其中增长幅度最大的两家 WAN HAI 和 MATSON,前者增长接近300%,后者也超过150%,着实惊人。不过,这两家的基数不大,如果以实际货量增长来看的话,最大最猛的是MSC和MSK, 前者增加近150万TEU,MSK则增加近90万TEU, 光是他们的净增量已经可以排进前10,不可谓是不激进。
下面这张图更能直观地显示上述趋势,柱状图是各家船司三年的货量,蓝色的曲线是22年对比19年的变化,下面的橙色曲线是22年对比21年的。
各家船司的变化叠加后就是联盟力量的对比变化。海洋联盟(OA)的变化相对较少,还是维持了最大联盟的位置,虽然份额跟2019年相比略有下降。增长最大的无疑是2M联盟,两家成员公司均录得大幅增长,总货量比2019年增加46.8%。份额和货量逐年下降的是THE联盟,这点在各个成员的货量变化上体现非常明显,几乎各家均出现负增长,导致THE联盟的市场份额从19年的30%跌到22年的21.5%,跌幅委实不小。三大联盟外的独立船司的比例略有增加,从19年的10%上涨到22年的接近13%,由此可见,引领市场的还是排名靠前的头部公司。
三年的疯狂过后,美线船司的格局已经发生改变,始于2022年的市场调整还未结束,2023年下半年开始的新船下水又会带来新一轮的巨变。从各家新增运力的幅度来看,2023-2024的变化基本跟过去几年一致:2M(特别是MSC)增长迅猛,OA稳扎稳打,THE变化不大,独立船东继续增长(特别是WAN HAI)。在一个变化剧烈的市场里, 不进则退,再过几年,船司力量对比会更加明显,运力进一步集中在排名前六的头部船司上,第二梯队的市场占比进一步下跌,各家力量发生变化后有可能带来联盟格局的改变,我们熟知的江湖将迎来新一轮的洗牌。
2024LOG供应链物流 突破创新奖候选案例——上海欧力德物流科技有限公司
4672 阅读2024LOG供应链物流 突破创新奖候选案例——科捷供应链有限公司
3028 阅读2024LOG供应链物流 突破创新奖候选案例——中外运物流有限公司
2548 阅读2024LOG供应链物流 突破创新奖候选案例——安得智联供应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344 阅读顺丰、德邦发布春节服务公告:将加收资源调节费
1802 阅读2024LOG供应链物流 突破创新奖候选案例——京东物流
1643 阅读中邮无人机(北京)有限公司揭牌
1635 阅读2024LOG供应链物流 突破创新奖候选案例——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终端有限公司云南分公司
1423 阅读刚上市就大跌,航空物流巨无霸市值已缩水211亿
1374 阅读2024年低碳供应链&物流十大事件
1310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