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竹跌完荔枝跌,荔枝跌完火龙果跌,火龙果跌完埃及橙跌,没想到“水果自由”的日子来的这么快。
据商务部监测,6种水果在近期平均批发价格下降1.5%,其中西瓜、梨、香蕉、葡萄批发价格分别下降9.1%、1.9%、1%和0.4%。
不仅如此,多位产地果农向《灵兽》表示,今年水果品种的市场行情普遍不太好,芒果、荔枝等水果的价格跌入谷底,很多单品类水果价格甚至腰斩。
水果价格大幅度的降低,本以为消费者会直接从“吃不起水果”实现到“水果自由”的跨度,但从市场来看,水果销售的降幅也如价格一般一泻千里,平均达到了15%左右,最大的跌幅甚至达到了40%。
为什么水果价格的降低,不但没有刺激消费者,反而还将水果行情逼向“绝境”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得弄清楚,今年的这波水果价格猛降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位产地果农向《灵兽》举了个例子,上个月杨梅刚上市时就被抢购一空,价格在15元到20元之间,这个对农民来说是比较可观,但半个月后,南方大量的杨梅成熟入市,现在就卖到4元钱一斤。
据广州江南水果批发市场的数据,去年市场每天可以消化60~80个集装箱的进口橙子,反而在疫情后,橙子的销量只有15个集装箱左右,价格也几乎降了50%。
透过此现象,印证了零售市场上一直存在的供求关系,即当商品供大于求时,价格就回落,而供小于求时,价格才会上升,这一点无论在蔬菜、肉类,还是水果等产品上,都体现的愈发明显。
而从5月开始,大量的同类水果产品涌入市场,已经超过购买者的需求量,进而出现滞销现象,导致价格不断下降。另外的一组数据也显示,2020年1-4月,批发市场水果成交量共63.22万吨,同比降低49.34%。
但产地水果并未减少,这样就造成水果积压,再加上更多品类、品种的水果到了丰收的时节,这些因素都倒逼批发商用降低价格的方式来促进销售。
数据显示,5种主要水果(富士、巨峰葡萄、香蕉、菠萝、西瓜)的平均批发价格降到了5.76元/公斤,同比降低4.06%,但市场依然不是特别理想。
做生意有赔有赚,对比去年的水果市场则是另一番光景。
去年夏天,除了香蕉、菠萝以外,其他水果纷纷大涨,少则涨幅20%-30%,多则40%-50%。
5毛钱一颗的小番茄,6块钱一个的富士苹果,半个麒麟西瓜要40块钱,抖音上还有一个“跟风”小视频,消费者拿着一颗车厘子也能在收银台称重出几块钱的价格。
水果价格的上涨,更是拉动去年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5%,为2018年10月以来最高水平。
一位水果行业内人士告诉《灵兽》,去年导致水果上涨的原因是,农村劳动力减少造成果树种植减少、水果库存偏低造成涨价。此外,一些商贩恶意囤货也造成了水果涨价。当然,还有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消费升级。
如此来看,今年水果降价并非的单纯的供需关系影响,过去一年涨得太过凶猛,也是原因之一。
其实,水果价格存在起伏是正常的现象。
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水果生产价格指数呈现周期性波动,与坊间流传的“一大两小”农业周期基本吻合。
赚一年歇两年是水果行业普遍状态,但像今年这样降势如此凶猛,让水果行业颇有些承受不住,也不能单纯用周期性变化来解释,而是天时地利人和都没有“眷顾”果业。
《灵兽》采访多位产地果农,均表示最核心的影响就是疫情所致。
在疫情期间,因为封路问题让农民很难进行生产劳作,水果的种植和管理方面的劳动力匮乏延误了农时,直接影响到后期的水果品质和产量,再加上交通管制,农资物料运输并不及时,造成了“物资进不来,水果出不去”的两难局面。
随着疫情缓解,经济回暖,本以为水果市场重新看到了希望。
但急需“回血”的果农和经销商争相压低价格,以价换量的方式,无法改变果农亏本的局面,再加前文提到的滞销、旺季等因素,让水果价格一降再降,却没有带来“喜人”的销量,消费者的需求依旧处于疲软。
另外,受到疫情影响,整个经济形势呈现下滑的趋势,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6758亿元,同比名义下降16.2%。
而2020年第一季度国内的GDP同比下降了6.8%,这是1992年以来,中国经济第一次出现季度性萎缩。
消费力不够,主要原因还是消费者的口袋里没钱,这就倒逼消费观念变为“不是必须要买的东西尽量不买”,因此在提高生活质量品质风向标商品水果上,势必都在减少花费,这让滞销的非刚需水果品类更加雪上加霜。
受到疫情影响水果内销不行,但出口同样遭受重创。
“东南亚各国因为疫情的关系,收紧了进出口政策,国内的苹果和梨出口量锐减,造成国内价格的下跌。” 一位水果业内人士告诉《灵兽》。
进入3月以后,国内开始正常复工,然而,国外疫情迅速蔓延,外部水果需求骤减,各国封城、封路等措施也打断了正常贸易的链条,进口国装卸、送货、销售等环节不畅,部分国家贸易流通体系陷入停滞,让不少链条上的企业损失巨大。
从2019年的数据来看,全年水果出口总量360.9万吨,出口总额55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4%和14%。但今年,疫情一定会为中国水果外贸企业接连带来巨大的冲击以及不确定的影响。
水果销售下降,将会引起整个生鲜品类的销售降幅,从而影响超市的业绩。
在今年的第一季度中,超市是实体零售为数不多保持销售增长的业态,但从5月份开始增速迅速下降,《灵兽》采访的多家零售企业,也均不同程度地表达了这个观点,他们普遍担忧未来的态势。
“我们3月下旬就感觉到了水果销量在下滑,大概在10%。”一家超市的采购负责人告诉《灵兽》,水果的采购和销售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并没有太大变化,不少果品还下降了。但消费者购买却少了。
这也是有数据为证的,国家统计局公布的4月CPI中,鲜果价格下降了10.5%,而在今年的第一季度,我国的水果进口总额为31.6亿美元,只增长了5%。
作为进口水果的主流消费群体,年轻白领终于看到了“进口水果自由”的这一天,可遗憾的是,钱包却不自由了,而进口水果也是拉动超市生鲜品类销售的重要角色。
“水果行情继续这样,将会造成大量水果滞销,在业内形成一股水果价格战。”一位超市采购告诉《灵兽》。
近些年,各种各样的水果涌入市场,为了抢占先机水果纷纷降级,企业之间打起了价格战,但市面上水果的出售价格却间接决定着收购价格,对于果农来说,水果除了低价卖给收购商以外别无他法。
而如今水果降幅过高,造成产地商品的滞销,连带也将影响种植端。
另外,除了实体零售渠道,水果销售大规模从线下转移到线上,各种社交平台、拼团甚至用高频、低价来吸引消费者,还有不少生鲜产品走进“网红”直播间,以及产地直播等方式,让实体水果渠道分流不少。
甚至有句话说,快手、抖音将成为天价水果的终结者,果农通过直播售卖水果,产地直采价格,还是吸引不少不在乎品质的消费者。
也许拼团和直播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时令水果,帮助一部分果农和种植户减少损失,但对于绝大多数的果农来说,却还仅是管中窥豹。
而线上销售水果品类,对其冷链系统的依赖性也特别强,不降低水果的损耗率,很难成为水果销售的主要渠道,况且目前国内的冷链物流条件和成本,也很难满足需求。
与此同时,值得关注的是,在放开地摊经济的下沉市场中,也将对水果价格造成新一轮的冲击,由于地摊成本远远低于水果店和超市,所以价格也会降低。彼时,或许,能看到批发商和果农直接摆地摊儿卖货,不再有中间商赚差价。
从去年年底开始,国内的水果市场经历了长达5个月的“冰冻期”,市场的需求直线下滑,让水果进口商和经销商陷入了“苦日子”,但背后的影响或许还远不如此。
正所谓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能够幸免。
京东物流日本新开自营仓,还要将一盘货推向全球!
1853 阅读抖音即时零售关于招募合作仓网服务商的公告
1505 阅读解读ASCM 2025年供应链十大趋势:技术创新与地缘政治博弈
1494 阅读物流巨头分拆大动作:零担业务将上市,估值超2000亿元
1423 阅读解密极兔云仓:国内快速开拓、仓内履约100%
1371 阅读这件事,顺丰暖心坚持了十年
1285 阅读新成本视角下,揭秘多家优秀物流企业的降本方案
1190 阅读稳居全球货代十强,嘉里物流的2024做对了什么?
1031 阅读中通买飞机新进展,或购置自有飞机
987 阅读DeepWay深向完成7.5亿元B轮融资,加速智能新能源重卡研发步伐
873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