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巡视员 张炳政演讲
本文根据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张炳政巡视员在第八届中国国际货代年会讲话稿整理
当今的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经济复杂多变,总体处于低增长、低通胀,低利率、低收益,高债务、高杠杆的阶段。伴随着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入高质量发展,也步入了三期叠加的新常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外贸也进入“三期叠加”的新阶段,同样要面对“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入世红利消退期”。
01增长速度换挡期
改革开放40年来(1978-2017年),我国始终坚持贯彻对外开放政策,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发展大局,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实现了自身经济和外贸的快速发展。40年间,以美元计,世界货物贸易进出口值年均增速6.9%,而我国进出口年均增速达到14.5%,明显快于世界水平。尤其是2002-2011年间,我国进出口年均增速达到21.8%。但是,自2012年以来,世界贸易增长速度明显放缓,12-14年连续3年低速增长(1%、2.1%、0.3%),15、16年连续两年下降(-12.9%、-2.9%),我国外贸进出口增长速度也明显放缓。不论是世界货物贸易,还是中国外贸,持续高速增长的时期已经过去,低增速增长甚至下降与增长的交互波动,已经成为现阶段外贸发展的主旋律。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由1978年的206亿美元增至2018年的4.62万亿美元,成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占国际市场份额从不到1%提升到11.8%。自2009年以来,我国已经连续10年位居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出口国和第二大货物贸易进口国。2018年我国进出口货物报关单(实际进出境)量高达6556万份,进口报关单1694万份,其中航空运输占48.6%;水路运输占29.8%;公路运输占18.3%;铁路运输占2.7%。出口报关单4862万份,其中水路运输占64.7%;航空运输占21.5%;公路运输占12.7%;铁路运输占0.8% 。
02结构调整阵痛期
国内经济发展进入转型升级的结构调整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任务的落实,对整个国内经济产生直接的影响,外贸进出口也出现明显的结构变化和调整,旧的增长动能在消退,新的增长动能尚处于培育中,阵痛也就在所难免。优化国际市场布局、国内区域布局、商品结构、经营主体和贸易方式等结构优化的任务更加艰巨。比如,以加工贸易为例,曾经占据我国外贸半壁江山以上,一段时期里为我国进出口的增长立下了汗马功劳,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推动我国产业快速发展方面发挥了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但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制造业产业链加快重塑,东南亚制造业快速崛起,承接了全球和我国国内部分制造业的转移产能,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快速发展的“潮水”退去,迎来艰难的调整期。海关数据显示,2009-2018年间,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年均仅增长3.8%,比同期外贸整体增速低4.8个百分点,占我国外贸的比重由41.2%降至27.5%。
再比如,从企业主体看,伴随着国内利用外资的结构调整,制造业对外资吸引力逐渐降低,外商投资企业占我国进出口的比重也出现了明显的调整。2009-2018年间,我国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年均增速5.5%,低于总体增速3.1个百分点,占外贸总体的比重也由55.3%下滑至42.6%,与此同时,民营企业占比升至48%,占据了我国第一大出口主体地位。由此可见,我国外贸发展进入全面的结构调整阵痛期。
03入世红利消退期
中国依靠改革开放、加入世贸组织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国内经济和对外贸易稳步发展,成长为全球经济和世界贸易增长的“压舱石”。但是,近年来一些国家“逆全球化”思潮涌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各国贸易限制措施明显增多。世界贸易格局加速调整,以WTO主导的多边贸易体制和贸易规则面临着挑战和重塑,区域与双边贸易谈判影响力日益提升,发达国家积极推动制定高标准的经贸协定,如全面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欧日经济伙伴协定(EPA),对我国经贸发展空间造成挤压。入世红利的消退,多边贸易体制的弱化,都将是新时期我国外贸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挑战。我国通过大力改善营商环境、推进贸易便利化迎接挑战,积极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不断压缩通关时间,精简进出口环节监管证件。据世界银行最新一期《2020年营商环境环境报告》,我跨境贸易营商环境指标在上年跃升32位的情况下,今年继续提升9位至第56位。
当前,信息化、互联网、区块链等技术改变着世界贸易的模式,新生代消费者也正在开启和引领着新时代。未来外贸的发展趋势,我个人认为主要呈现以下四个方向:
01碎片化
所谓的碎片化,是指外贸订单的“短、频、快”,这些小单、短单在我国外贸中的占比越来越高。这种碎片化,反映了现在消费市场追求个性化的新趋势,消费者已经变得不喜欢和别人“撞衫”,他们更追求独特的、充满个性的消费品,所以现在的外贸订单越来越多的出现订单总额小、货期短、款式多样化等新特点。同时,跨境电商、市场采购等新兴贸易业态的蓬勃发展,也是对外贸碎片化的直接反应。海关数据显示,2018年通过海关跨境电子商务管理平台零售进出口商品总额1347亿元,增长50%,其中出口561.2亿元,增长67%,进口785.8亿元,增长39.8%。全国海关验放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清单数据12.4亿份,是货物报关单数量的15.5倍。今年刚刚过去的“双十一”期间跨境电商进口统一版系统平稳高效运行,11月11日当天,海关系统处理清单3654万票,同比增长32.6%.
02数字化
当前,以“云大物智移”(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科技浪潮袭来,不仅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也改变着当前商业和贸易的模式。交易的标的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货物,还包括知识产权、软件等等,这些没有实体化的交易物,或者作为产品的附加价值,或者其本身作为贸易对象,正在被广泛的认可和接收,依托于这些数字化的对外贸易规模正在不断扩大。这一点从服务贸易上可以看出一些端倪。2018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进口分别达到1.77万亿元、3.47万亿元,分别增长了14.6%和10%,连续5年保持世界第二位。与货物贸易不同的是,我国服务贸易保持着较大的贸易逆差,其中仅知识产权使用费进口就达到2355.2亿元。
03金融化
这一特征和趋势是伴随着近年来国内融资市场的变化而产生的。企业融资难等问题,催生了很多货物的金融属性。以前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铜,比如2011-12年前后,当时国内铜价已经明显低于进口铜价,还是有企业大量买进,从传统的市场价值角度来讲,这是难以理解的,但是企业通过进口的铜进行抵押获得融资,综合算下来,企业不仅不亏,还有的赚。如果不考虑贸易的金融性,可以说就无法解释这些现象。随着国内期货市场品种的日趋繁荣,交易日趋活跃,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的联动效应会更加密切。我国大量进口的原油、大豆、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将变得扑朔迷离,很多从来不使用大豆的企业大量的进口大豆,从货物贸易延伸出来的金融属性,决定了这些贸易的发生和其合理性,也反映了货物贸易的一大典型特征。
04平台化
近年来,以服务外贸企业为主要盈利手段的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快速兴起,这算是一个外贸发展的小平台。许多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可以帮助企业完成融资、通关、退税、物流、保险等外贸必须环节,使得企业参与外贸的门槛大大降低,大量的中小企业也可以广泛的进入外贸竞争领域。从大的方面讲,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外贸发展的大平台。倡议提出6年多来,一系列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取得重大进展,铁路、公路、港口、航空、能源、通讯等重点通道建设全面推进,将亚洲经济圈与欧洲经济圈紧密联系在一起,希腊的比雷埃夫斯港起死回生,就是“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累累硕果之一。截至2018年底,中欧班列已经联通亚欧大陆16个国家108个城市,累计开行1.3万列,运送货物超过110万标箱,大大节省了沿线国家的贸易成本,提高了贸易效率。
再次感谢大会组委会的邀请,西安是六朝古都,是中国古老文明的历史见证者,“让古老文明的智慧照鉴未来”,让今天的盛会打通“海运与陆运智慧连接的最后一公里”,让今天的期待变成成功的实践和精彩的现实!
2019第八届货代年会大会合影
2024LOG供应链物流 突破创新奖候选案例——上海欧力德物流科技有限公司
4693 阅读2024LOG供应链物流 突破创新奖候选案例——科捷供应链有限公司
3056 阅读2024LOG供应链物流 突破创新奖候选案例——中外运物流有限公司
2583 阅读2024LOG供应链物流 突破创新奖候选案例——安得智联供应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372 阅读顺丰、德邦发布春节服务公告:将加收资源调节费
1872 阅读中邮无人机(北京)有限公司揭牌
1754 阅读2024LOG供应链物流 突破创新奖候选案例——京东物流
1671 阅读2024LOG供应链物流 突破创新奖候选案例——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终端有限公司云南分公司
1458 阅读刚上市就大跌,航空物流巨无霸市值已缩水211亿
1409 阅读2024年低碳供应链&物流十大事件
1366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