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戈网
搜  索
登陆成功

登陆成功

积分  

快递巨头火拼:卷服务可以,但千万别“过度”!小哥有苦难说,消费者也不爽

[罗戈导读]服务一旦“过度”,不但适得其反,还会带来诸多不必要的浪费(成本),而且消费者还不一定买账。

“过度包装”大家肯定不陌生,那你是否听说“过度服务”?最近一年多,各大快递在“卷价格”的同时,也纷纷将发力点转移至“拼服务”——时效提速、送货上门、按需配送等等。“拼服务”当然是好事,但问题是凡事都得有个“度”,服务也一样,服务一旦“过度”,不但适得其反,还会带来诸多不必要的浪费(成本),而且消费者还不一定买账。

出发点是为了提升消费体验,结果消费者却不领情——如此局面,属实尴尬。遗憾的是,类似的“尴尬局面”在快递服务领域,正悄悄上演。因为“过度服务”造成的困扰和吐槽,越发明显,越来越多;“过度服务”多了,对小哥、对行业实际上也是一种消耗和伤害。

小哥反馈4种“过度服务”

消费者也饱受其扰

根据小哥们的反馈,驿站老鬼总结出他们认为的,目前在快递最后一公里配送环节存在的4种“过度服务”行为——

1.送货上门的“派前电联”

快递公司纷纷推出「送货上门的派前电联」服务,主要是为了增强服务的确定性、提高收件人的消费体验。但从目前的推广来看,效果并没有那么理想,快递小哥与消费者/收件人之间的负面情绪逐渐被放大——赶上空闲时间还好,收件人尚能接受;但如果赶上周末或节假日休息,抑或开会、出差、会友等情况,“响个不停”的陌生来电,就会带来诸多困扰。

深入了解后我们还会发现,「送货上门的派前电联」服务和「隐私面单中虚拟号」应用推广中所遇到的派前电联情况虽有不同,但所产生的结果几乎出奇的一致。

此前驿站老鬼在讨论「隐私面单」话题时,就有快递小哥反映:隐私面单导致派前电联执行起来困难重重,“现在绝大多数手机都有拦截骚扰电话功能,隐私面单的虚拟号码很容易被误认为诈骗电话,电话无法接通,直接导致派送效率低,而且收件人快递体验差”。隐私面单的产生原本也是为了保护消费者/收件人隐私而推行,是一项好的举措,可实际使用反馈也确实给快递小哥增加派送负担,给消费者/收件人带来不好体验。

北京某加盟制快递小哥吴文智透露,他负责的片区中有一个高档小区,在公司推行送货上门派前电联后,有些客户(收件人)接到电话后明显感到不满,认为是一种打扰:

我解释:打电话是公司要求、按正常流程和配送要求,必须打。

对方回怼:那和我有什么关系,你再打电话就投诉。

面对这样的情况,吴文智也很无奈,但电话还是得打。吴文智直言“派前电联”属实有些过度服务了,打一个接通了还好,接不通还要继续再打,并且各个公司快递都要打,假如平常某个居民家有很多快递,快递员总是给他打电话,这就有点属于骚扰,打扰到他的正常生活了。“不管是普通住宅还是高档小区或是上班族,像生鲜件、贵重物品件,都有标识,派前电联是合适的,人家客户也知道,但普通件电联的必要性小,甚至没必要。”

问题来了:收件人既然反感,那咱们就“看碟下菜”,有针对性的不打不行吗?

不好意思,不行。另一位加盟制小哥张大劲补充道,不打真不行,派前电联与考核是挂钩的,不打、打不通、打通了但通话时长不够等等,只要有一条没做到,就扣钱(罚款)。

“我说我和收件人认识,就直接给件不打电话,可系统不知道我们认识,系统是死的,它不认。”张大劲进一步解释,还有一种情况,比如周六日到的公司件,由于周末休息,在给这些件做了异常件后,公司会要求“周一全都要挨个打一遍电话”。全部打一遍,这对一天要送三、四百件快递的张大劲来讲,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收件人不接电话不说,时间根本不够用。

“以前我们这(公司)也要求派前电联,也经常遇到吴文智与张大劲说的情况,不过今年公司将这项服务指标做了调整,比如遇到老顾客、熟人件,可以不用打电话,收件人当面签收快递,快递员只需拍个照,或者让收件人扫下二维码就可以。”某直营快递小哥杨二车称,调整后,相比以前事少了,也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流程,派送效率提升不说,投诉也少了很多。

2.包裹有无破损的“取证”确认

有收件人收到包裹后,发现内少了商品,肯定会向商家反映情况。商家接到问题反馈后,第一时间就是向快递公司“追责”。快递公司接到商家反馈后,会要求派送该件的快递员去跟收件人确认一件事——收到包裹的时候,外包装是否完好,有没有破损?

这个“取证过程”很关键。如果有破损,那肯定会被认定为快递公司/快递员的责任。问题集中在“没有破损”的取证和确认上。有快递公司规定,在跟收件人确认有无破损的过程中,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一是电话录音取证,即要给收件人打个电话,与其在电话中确认“外包装完好,内无破损,但少东西了”这个信息。二是短信确认,电话取证后,还要再向收件人发送一条“外包装完好,内无破损”的确认短信,收件人必须回复并予以确认,才能判定快递员无责。如果收件人迟迟没有回复短信,超过一定时间后,公司系统就会自动判定该包裹为破损件,所有损失和赔偿均由快递员来承担。

对此“规定”,很多快递小哥倍感委屈,也不理解:明明已经有了电话录音取证,为什么还要再多一条“短信确认”呢?这不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吗?

这种情况,罗大钱遇到过2、3次,最后都以承担损失赔偿告终。罗大钱说,最近的一次遭遇是消费者买了一件商品,附带送了一个赠品,结果收到包裹后,消费者发现里面没有主品、只有赠品。包装好好的,我们肯定不会动他的包裹,都是原封不动的将包裹直接送给消费者。这种情况下出现的内件短缺,极可能是商家漏装或错发,跟快递员没有丝毫关系。但按公司规定,必须要有消费者回复的短信确认才能免责。

罗大钱也是北京某加盟制快递小哥,和他同属加盟制的快递小哥呈泷雷则称,不仅如此,有的快递签收3天了还会发生这样的事,“说难听点,我觉得快递公司让收件人发确认短信这个规定,根本就不是‘过度服务’,而是‘过分要求’。实际上,就是找一些‘理由’让快递员承担赔偿。”呈泷雷愤愤地说。

3.上门包裹拍运单“6面照”

有快递公司要求快递员在末端派件送货上门时,拍包裹电子运单的“6面照”,包括正面、侧面等。

对于该服务环节,加盟制快递小哥吴文智吐槽,拍摄“6面照”照片,一天如果有7、8个这样的件,快递员拍照都做不到,更别说要求每一件包裹都拍6面照:“我们一天要派送两三百件货,不说多,一天100件货,然后公司让快递员拍6面照,这样下来每天光拍照就要拍600张,你想想,快递员每天还要在去打电话,再去送货,还不如干脆大家什么都别干了,就在那给公司拍照、打电话”。

“快递公司和商家这边,有些东西根本就不替我们这些一线快递员去着想,他们感觉只要有什么东西就罚款,一直感觉我们快递员挣钱很容易,其实我们挣钱真的很不容易。

4.代商家去提醒消费者“确认收货”

目前,电商平台主要有两种快递包裹的确认收货方式:第一种是消费者收到快递后,自己手动确认收货;第二种是消费者因为一些主观或客观原因签收快递后,未进行手动确认收货,7天后,系统自动确认收货。

这两种签收方式原本没什么,也和快递员没关系,但有些商家会利用平台和快递公司服务漏洞,打擦边球,通过快递员来提醒或催促收件人确认收货。

不少快递小哥认为,平台商家让快递员去催收件人确认收货这件事,也是“过度服务”的一种体现,而且还是非常不良的过度服务。

同在北京的某加盟制快递小哥许加加称,面向卖家(电商平台商家)的这项服务,出发点或许是好的,毕竟商家不能催顾客(消费者/收件人)确认收货,于是就想到了让快递员去和收件人沟通并提醒他们确认收货。在这个过程中,有卖家会故意做一些事,比如给快递员营造一种虚假签收或虚假上门,然后让快递员去催顾客,“实际上我们打电话给顾客才知道,顾客本身就没有收到该包裹”。

“我们快递员每天派件工作量很大,快递公司让我们揽下这个本身和我们没多大关系的活儿,不仅要派件,又要打电话,还要做售后服务。快递员也是人啊,不是机器,也没有三头六臂,哪能做得过来!”许加加表示。

企业“卷服务”应站在一线视角因地制宜,不应“位置决定想法”

“说实话,快递员就是个送件的,它(公司)有些东西确实不合理、比较繁琐,你也没办法,你反应也没用,像最近这几天派前电联的件确实又多了许多,但还是要接着送,没办法。”针对一些不合理的快递过度服务,张大劲表示。

就快递过度服务,吴文智也给出自己的建议,他认为公司应该因地制宜,实际考察一下情况,比如把小区做划分,把经常在线上平台购买商品的老顾客、取件习惯做细分等,快递员都是按照片区派件,对自己负责的片区情况也比较了解,很多都是老客户,都认识熟悉,完全没有必须强制给客户打电话或一定要送货上门。

“就现在的服务情况,大多时候10件事当中,不说9件事,起码8件事公司全都怪到我们快递员头上,有的就是客户无理取闹。事实却是,只要客户投诉公司就追责快递员,直接来罚我们的钱,很不合理。”吴文智直言,虽说顾客是上帝,但公司也不能一刀切地判定“客户说啥就是啥”。

对此,物流行业专家杨达卿称,大家看到的这些服务是有需要,但不是全部用户都需要,“当把个性化的服务变为普及化的标准,我们就需要掂量它的效果”。

一方面,快递服务不是同于厂房工业生产,要面对多变场景,一些过于苛求的机械化管控,可能会演变成一场用户、快递及管理者三方都难以满意的管理灾害,尤其在末端快递人力不足的情况下更容易遭受反感;

另一方面,快递服务矛盾是这个时代的阶段性矛盾,从人口红利到科技红利,大家还没完全过度过来,智能化和数字化以非人性的方式把快递小哥机械化、工具化,同时又不得不面对人力不足的挑战。在欧美快递市场,人与科技的一些矛盾有时以罢工制衡转变,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制衡调节机制不足,就变成一线人员流失,这是一种没有刺痛的消极调节。

“‘过度服务’是企业服务管理把好事办坏了,看起来只是管理技术上的问题,但实际上这些是系统性问题下的小肿块,今天消肿这一处,明天还会肿起另一处。”从更深层次看,杨达卿进一步表示,快递企业在一个庞大的相互消耗型快递市场竞争,多是踩着小碎步打仗,盯着微观改进反而改不进,很多末端人力超负荷劳动。

目前,国内快递市场集约度看似已经提高不少了,但与国际巨头一对标会发现,差距还很大。国内快递同质化低端化等问题还是分散竞争,分散竞争时是相互消耗大于相互激励:

“行业还是需要进一步整合资源,以大资本带动行业大变革,推进大规模的科技优化运用。”

免责声明:罗戈网对转载、分享、陈述、观点、图片、视频保持中立,目的仅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核实后,我们将立即更正或删除有关内容,谢谢!
上一篇:内卷的另一面,快递企业也在探索外延式发展,效果究竟如何?
下一篇:快递承包区,正在“消失”?
罗戈订阅
周报、半月报、免费月报
1元 2元 5元 10元

感谢您的打赏

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相关文章

2024-09-20
2024-09-20
2024-09-20
2024-09-20
2024-09-20
2024-09-20
活动/直播 更多

第3期丨全球物流排放理事会框架(GLEC)物流碳计算培训

  • 时间:2024-09-09 ~ 2024-09-30
  • 主办方:智慧货运中⼼、罗戈研究

¥:24800.0元起

报告 更多

2024年8月物流行业月报-个人版

  • 作者:罗戈研究

¥:9.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