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建物流是一项难度极大风险极高的运营方式,相对应的如果做成功了,也会为企业带来巨大的利益。因此企业需要谨慎的选择此种运营方式,在决策前充分的做好各项分析(前文有介绍,不赘述)。评估风险和收益,明确好投入的资源是否已准备充足,企业内部是否已达成一致,对于可预见的和不可预见的困难是否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这些问题都确认好后,再做自建物流的执行层面工作。
自建物流是一个系统性体系性的工作,要想将物流体系建立起来,需要建立四个子体系。分别是运营实体体系、流程管理体系、组织管理体系和系统能力体系,通过这四个子体系来构建完整物流运营体系。
运营实体体系是指物流在实际运营中所要用到的实在资源,如场地、设备、车辆、耗材、物资等都属于运营实体体系。这些资源的投入在自建物流的全部成本中占据大部分,而且很多的资源是难以变现或购入即贬值的,而这也是物流自建的主要风险来源。因此这部分的体系建设要充分的审慎,要做好规划和成本的核算,挑选最佳方案。
运营实体体系的第一个重点就是场地的建设,通常来讲也就是仓的建设,仓根据功能不同可以分为存储仓、转运仓、分拣仓、配送仓等,根据覆盖区域的不同可以分为全国仓(NDC)、区域仓(RDC)、城市仓(CDC)、前置仓(FDC)等。根据所处位置的不同,可以分为产地仓、销地仓、工厂仓等。此外还有个别行业会用到来料仓、备件仓、配件仓、成品仓等等不同的概念。由此可见仓的概念和功能非常多,企业需要依据自己的需求和业务特点来规划自身的仓储能力体系,在不同仓储分类中进行组合,建立出适合自己的模型。
设计好能力体系后,还需要进行仓储选址,仓储选址是仓网规划布局里重要的一步,直接影响后期物流运营的顺畅及成本支出。选址需要依照能力体系的规划,将不同职能的仓按照其需求划定候选的区域,在区域内了解政策情况、法律规定、交通情况、环境情况、地形地质情况等。这些信息都是仓库选址不可或缺的信息点,每一项都可能决定着选址工作的成败。这些信息有一部分是硬性条件,是具有一票否决的影响,如区域内的政策是否允许物流仓储建设经营,环境是否适合,法律法规是否允许。这些信息如果不支持仓储物流的运营,那在这个点位上就无法进行仓储建设。而像交通情况,距居住区的距离,周边商业环境等则是对运营成本有较大的影响。选址工作实际上就是在硬性条件符合后,在几个成本影响项中权衡评估,总成本最低的那个地址,就是仓库的最佳建设地。
选址完成后就是仓库建设或租赁,如果是仓库新建,就需要对场地做好规划,不但要建设使用的仓库主体建筑,还要留好场地供车辆装卸货物,临时停靠,排队等需求的使用。同时需要考虑员工的生活工作问题,建设宿舍、食堂、办公场地等。如果是租赁现有仓库,受限制会更强,要在不改动基本结构的前提下,具备前面的全部功能,就需要对场地进行合理的规划与利用。
仓内规划要与园区规划同时进行,因为仓内规划的一些因素可以影响到园区规划的方案,因此需要两两比对,寻求最佳方案。仓内规划设计多个模块,主要包括库区规划、功能区规划、路径规划、储位规划、分拣区规划等。每一项的规划内容都会对后面的运营顺畅度产生影响,企业在做仓内规划时要充分的数据分析,获取关键品类的关键数据,以此为依据制定仓内规划。
库区规划指的是,对不同储存要求的商品,单独设置存储仓库,避免和其他商品杂放产生不良影响。例如冷冻商品、低温商品、保温商品、威化品、贵重品、易碎品等等,这些商品的存储条件和普通商品都有明显的区别,需要单独的存储环境,需要在仓库内分离出独立空间进行保管,这就是库区规划的作用。另外如果订单量较大,仓库出入库商品较多,一个仓库的生产能力不能满足订单需求的时候,也可以对库区进行划分,按不同的商品或收货地址进行划分,可以多订单并线运行,提高生产效率。
仓内功能区划分是要将仓内的空间,对应不同的功能动作,常见的划分方式是将仓内分为收货区、存储区、拣货区、加工生产区、出库区。功能区划分可以有效的将仓内空间明确到功能上去,让整个仓库按照操作流程清晰的在各区域内流转,可以提高运营效率,改善管理质量。功能区划分有两个重点,一个是功能区的分布方式,需要依据商品特性、出入库频次、在库市场来明确功能区的布局。第二个是各功能区的面积大小,也是要根据业务的具体情况来看,究竟是存储区的面积需要大一些,还是分拣区的面积大一些,或者是生产加工区的面积大一些。都要符合企业的业务特点,才能做到不浪费,充分利用空间的额目的。
路径规划则是要在仓内对商品整个流转过程进行规划,是商品进仓、补货、分拣、生产加工,以及出库的生产路径。仓内规划要求员工在仓内完成工作所走的路线最优,不重复,不绕路,解决大量时间浪费的问题。
储位规划是指对仓内存储区进行规划,明确使用什么样的存储方式,是高货架形式还是托板形式或其他形式。明确存储区是否要分区存储,这些都需要在实施前完成规划。
分拣区规划主要涉及两个部分,一个是分拣方式的选择,决定着分拣区域是否分区管理,如何分区等。另一方面,分拣路径的规划,则涉及货架的摆放方式等。
仓内的一些规划是非常中的一步,因为一旦仓内规划定型,开始执行建设后,就很难在发生改变,如果有哪一项规划没有贴合实际,最后都会影响效率,且纠错成本极高。
一旦仓内规划完成,就要进行设备的采买工作,将仓内所需的托板、叉车、地牛、包装材料、货架等等不同的需求项。采购设备需要注意两点,第一点是设备采买是需要严格把控质量,对于机械类的设备,需要要求供应商提供检测报告等,对于货架类设备,则应充分考虑其承重性,否则极有可能会发生事故。确保设备正常使用,价格相对合理,就是非常好用的设备。第二个要点是需要匹配仓内数据,限制设备数量,避免额外的浪费,也应避免过少的准备,无法满足运营需求。此外,设备物资的采买应该跟进仓库建设的节奏,避免过早进入影响施工,也要避免过晚进入,影响仓内运营,要积极和施工单位沟通,明确工期。
仓内仓外的整体规划完成,也进入建设阶段,设备物资采买也按节奏进行,接下来就需要对运输线路进行规划了。这里的运输,实际上指的就是企业在厂间、仓间和厂仓之间的大批量运输活动,也可以称之为干线运输。这种运输的线路相对固定,发车频次和车型也变化不大,是物流体系里相对简单的规划项。如果只是点到点间的整装整卸,线路上就很简单了,只要确定好货量,选出合适的车型,在规定的时间发出即可。如果是需要多点装多点卸的形式,就需要注意了,在各点间沟通信息,匹配最优货源组织,节省运力,是非常重要的关键点,也是运输线路规划里含金量最高的点。这种模式不但涉及货源匹配,还有可能在卸货过程中形成多段运输或者叫接力运输的形式,都是需要经过不断匹配合理计算,才能做到最优的规划方案,达到节省运力的效果。而这也会影响到仓储布局的规划,需要设置转运中心,来配合这种接力运输的形式。
最后一点是配送能力的建设,末端的配送依据场景和客户的不同,可分为网点配送站形式和短途城配形式。网点配送站通常单点覆盖范围较小,主要依靠的是密集的布置配送站点位,形成交织的网络,达到最终配送的目的。短途城配形式所设的点位相对稀疏,通常以仓为出发点,覆盖一个城市或周边相邻的几个城市,以一天内能返回为限,完成配送工作。两者区别明显,配送站通常配送的订单货量较小,一天内可多波次配送,时效性强,适合C端客户、小B端客户及时效要求高的客户。短途城配从仓出发,订单货量较大,一天一个波次或几天一个波次。时效性稍弱,但送货能力强,适合B端客户。
配送站形式的建设,场地和人工的前期投入较大,相比较设备的投入占比略小,但也仅是在其成本结构内比较。且配送站形式的运营,需要有城市仓或区域仓的配合,同时需要配置摆渡车队,这些都是较大的成本投入。因此,网点配送站的服务优势虽然很强,但如果没有稳定的具备一定规模的货量,建议不要尝试。短途城配的形式相对简单,可以选择自购车辆,雇佣司机,也可以选择带车加盟等形式。投入相对较少,一般企业都可以尝试。
此外,运营实体体系还有诸如包装物料、载具用品等相对细节的板块,涉及的成本和对整体效率的影响相对较低,这里不做赘述。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在物流体系内要做比较高程度的半自动化或自动化规划,就需要从整体做好分析,因为自动化的前提是标准化,这就涉及到仓储相关规划的方方面面,能够做到协调同步。
第二个需要关注的是流程体系,流程体系是指导物流如何工作的内容,涉及到物流体系是否能够顺畅运营,是否动作足够简洁有效。而自建物流体系,这一点尤为重要,所有的物流动作均为自主管理,每个环节的顺畅与否,直接影响物流体系的质量、效率和成本。
物流的整体流程按照大的模块可以简单分为仓内流程、交接流程及配送流程,根据实际业务的不同又会有很多的分支。在梳理业务流程的过程中,应该由大及小,由粗而细的方式来进行,避免执着在细微流程中,没有体系化的梳理,造成流程缺失。流程梳理完成,应该形成完整的流程树,使各项流程有出处,有归属,既避免缺失,也避免繁冗。
最常用的流程分解,为到仓验货流程、入库上架流程、订单处理流程、分拣流程、复核流程、打包流程、出库交接流程、装车流程、配送交接流程及退货逆向流程。如果是园区性仓库,还需要涉及进场流程、拿号排队流程等园区内管理流程。下面逐一做简单介绍。
园区进场流程:主要涉及车辆进场路线、所有材料,如身份证、驾驶证、核算检测阴性证明、提货单等园区规定的材料、停车位置、出场路线等。主要是为了园区规范化管理,从安全和管理两个角度考虑。
拿号排队流程:一般仓库吞吐量较大的情况下,会产生排队装卸货的情况,没有有效的排队流程,会造成车辆插队现象,从而产生矛盾,影响现场作业。拿号排队流程一般可分为,线上预约卸货、现场拿号、排队等待、叫号装卸等环节,流程相对简单。
到仓验货流程:到仓验货是指对到仓货物进行检验,确认外包装、保质期、商品性质等信息无误,如果是SKU维度的生产仓,还需要对产品质量进行检验,可按照实际情况进行全检或抽检。一般流程为,预收货为卸货码排、收货员点验、确认无误送货单签字、送至暂存区等待入库。此流程的关键点在于收货员要对商品的验收标准非常熟悉,能够做到快速点验而不出错。
入库上架流程:入库上架流程是指已完成点验的货物,进入仓库保管,仓内台账或系统增加库存数据的过程。一般流程为,货物信息上传增加库存数据、分配储位、货物归至储位、货物信息和储位信息挂钩。
订单处理流程:上游订单先传后,仓内订单员要对订单进行处理,转化成仓内语言,帮助生产。一般流程为,订单接收、拣选线路规划(按拣选方式不同,此处有SKU归类和不归类两种情况)、订单打印(使用PDA可不打印)、订单下派或放订单栏。
分拣流程:分拣是仓内生产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在多订单小批量行业,分拣可占到全部人工的一半以上。一般流程为,取单或接单、分拣工具准备、拣货、订单复核、交接货物。
复核流程:复核是为了保证订单分拣的准确性,避免各类原因造成的分拣误差,给企业造成损失。复核的流程为,交接订单、按单核对、确认订单、运至打包线。
打包流程:打包是指将裸装货物的外侧,增加包装物,以保证货物能够完好的配送指客户处。一般流程为,订单接收、辨别货物特性、选择包装物、按订单装填货物、复核订单信息、包装物封口、打印面单或清单、贴单、订单下传。
出库交接流程:出库交接时把已经完成分拣生产的货物,交接给下一个物流职能进行运输或配送的过程。一般流程为。按区域分货、预出库区暂存、交接人核对订单信息及货物、确认签字、仓内删减库存。
装货流程:装货流程是为了让装货的动作更合理和安全而设计的动作流程。一般流程为,分辨商品属性及地址信息、按地址做第一次分类、按属性进行第二次分类、按照先卸后装,大不压小重不压轻等原则装货、车厢封闭或其他车型加照苫布、货物固定。
配送交接流程:配送交接流程是指,货物实际配送到客户处,由驾驶员与客户对货物进行交割的过程,这一流程环节的个性化需求较多,客户需求差异化明显。总结起来一般流程包括,订单梳理、配送线路规划、配送预约、配送执行、货物清点、单据签字、单据返还。
退货逆向流程:退货的原因很多,如商品质量问题、服务质量问题和客户订单取消,货物需要从客户处反向返回仓库处。一般流程为,发起售后、确认取消、货物取回、货物退仓、仓内验货、给出处理方案、方案执行、订单补发或赔偿。
这里的流程梳理和前面的流程再造在细致工作处,有80%以上的重合度,只是自建物流部分是整个物流体系中的一种形式,需要思考的颗粒度更细,产生的流程能够更加落地。
组织建设是物流体系建设必不可少的体系之一,是整个物流体系中的实际操作人员的组织方式。组织建设涉及的内容较多,可分为岗位设置、招聘、培训、制度体系建设、绩效体系建设、晋升机制、激励机制等。组织建设是为了快速的将岗位填充起来,形成有战斗力的物流队伍,能够负起物流运营的责任。
岗位设置是需要依据实际的运营分工来决定的,一般情况下可以分为仓储岗位和配送岗位两大板块,从职能上分又可以分为操作岗位、半管理岗位和管理岗位三种类型。
仓内岗位划分较细,涉及的岗位类型较多,可以依照货物自入仓开始的流程,来设计岗位和岗位职责,根据货量的需求,来设定岗位人数。常见仓内岗位有验货员负责到货验收,装卸员负责货物装卸,入库员负责货物归入仓位增加增加库存数据,订单员负责处理订单提供单据,分拣员负责分拣货物,打包员负责货物打包,出库员负责货物出库。此外还有行政、客服,部分仓库还会设置财务岗位。配送岗位相对简单,主要涉及调度类岗位、司机岗和装卸员岗。其中调度类岗位涉及人数不多,以管理、组织和调度职能为主,司机类岗位是配送端的主体,装卸员类岗位是配合司机配送的岗位,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否设置。
操作岗位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完成物流动作的操作,完成物流职能的职责。半管理岗则多在一线,除了操作职能外,还负责一部分管理职能,是最基层的管理者。管理岗位是脱离生产一线的,主要负责组织、协调、管理工作,是确保物流运转职能,同时也是监督操作岗位按照流程操作的监管者。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完善的制度管理,流程中的操作规范是难以落到实处的。物流职能涉及的环节众多,操作规范操作流程各岗位均不相同,管理者没有办法实时的盯紧每一个操作人员的操作细节,而这些细节的不规范,往往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因此,在物流职能中设置必要的管理制度,是保障物流组织体系建设的必要条件。
和其他的组织建设一样,物流职能的组织建设的制度体系也可以分为不同的模块。如人事管理制度包括入转调离等,可以沿用企业的统一标准,也可以依据职能本身特点做微调改动。考勤制度,规范员工上下班时间、轮班制、事假病假等假期管理。工作考核制度,对工作中的错误操作进行管理。仓内5S管理制度,完善仓内管理,提高仓内操作水平。奖惩激励制度,对优秀者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对落后者如何处罚甚至淘汰。等等。
制度可设置的相关点很多,主要看管理者关注的环节和把控的能力。制度不能没有,有些环节必须依靠制度来约束,也不能将对结果的要求放置在对人的单纯信任上。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少的设置制度,减轻员工心理和工作负担,更好的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绩效是需要在这里着重强调的一点,算是制度的一部分。各岗位的收入体系里需要加入绩效考核部分,以此来调节不同员工的收入情况,奖勤罚懒,促进工作效率。
最后一个体系是信息系统体系的建设,信息系统的建设的重要性,前面已经无数次提到了。在长链条,多环节的物流职能中,要想把信息快速准确的传递,信息系统是必不可少的手段,想要在各环节留痕,做好管理监控,信息系统是不可或缺的方式,要想更好的数据积累,为决策和管理迭代提供参考,信息系统是不可替代的工具。常见的物流系统包括OMS系统、WMS系统、TMS系统和司机操作APP等。
OMS即订单管理系统,是销售前端和物流体系的衔接,主要是对销售端产生的订单进行归总管理,对客户下达的查询、修改、打印等指令进行管理,同时将信息反馈上下游,提醒操作。OMS系统主要包括订单管理、供应商管理、客户管理、费用管理、费用预算及考核、客户结算等功能。
WMS系统即仓库管理系统,是仓库对商品的整个流转过程管理系统,包括关键动作、关键数据、功能支持等几个管理模块,为仓库提一整套的管理工具和操作工具。WMS系统主要包括管理单独订单处理及库存控制、基本信息管理、货物流管理、信息报表、收货管理、拣选管理、盘点管理、移库管理、打印管理和后台服务系统。
TMS系统即运输管理系统,可以实现系统化的车辆调度,运输排线、车辆管理、行车管理、配载管理等工作,为复杂的运输工作提供优化解决方案,同时对在外车辆加强管理能力。TMS系统主要包括订单管理、运输计划、运输执行、运输实绩、库存管理、结算管理、分析管理、基础信息管理、订单管理、配载作业、调度分配、行车管理、GPS车辆定位系统、车辆管理、人员管理、数据报表、基本信息维护、系统管理等模块。
自建物流体系,系统建设显得尤为重要,风险由企业独自承担,各项数据的收集和各项环节的把控就显得更加的不可缺少。只有充分掌握各项信息,对各环节充分把控,才能有效规避风险,提高效率,改善质量,降低成本。
四个体系的建设,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维度去建设物流体系,是自建物流必须要过的四关。每个体系的建设都是不可或缺的,所牵涉的资源和精力也是巨大的。有志于自建物流体系的企业,在实施前一定要充分的做好风险评估,确认资源情况,在投入实施。
春节也送货?!超20家物流企业春节服务安排出炉!
1448 阅读2025开年跨境商家利润就被吞掉一大笔,海运费暴涨后又大跌为哪般?
1112 阅读顺丰133亿件、中通340亿件、圆通266亿件、韵达238亿件、邮政180亿件……全年快递业绩出炉!
1096 阅读中国物流集团2025发展战略发布
1011 阅读解码DHL全球化密码:物流企业出海启示录
923 阅读工业工程界的“诺贝尔奖”揭晓,顺丰为2025年唯一中国代表
872 阅读上线首日,京东快递凌晨即送达手机国补第一单!已支持全国所有上线省市!
848 阅读连续2年夺魁!日日顺荣膺LOG供应链物流最具影响力品牌奖
823 阅读今日启动!手机首入“国补”,邮政EMS全链路物流保障
738 阅读AI 赋能供应链,从价值创造到未来引领
799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