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4日,晓生全球连线 (晓生1+1)栏目,现场直播连线英国IT WAY TRANSGROUP联合创始人Bill,百晓网创始人Steven Wang与Bill就英国本土物流市场现状、欧洲清关模式的演变、2023年跨境物流市场走势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互动交流。
以下为直播连线现场文字稿实录:
Steven Wang:您在英国做跨境物流服务,有很多本土化的实践经验,结合您这次去英国以及欧洲看到的实际情况,说说清关、海外仓、尾程派送等环节和前两年相比有哪些变化。
Bill:我们公司在英国快6年了,在运营电商清关、转运、配送的过程中,也看到了行业的起伏变化。目前我们看到的主要是成本层面变化较大。
今年年初的俄乌战争一直延续到现在,欧洲国家因此出现了大幅度的物价上涨,包括能源和基础物价,进而导致企业的运营成本大幅增加。
举个简单的例子,现在英国的汽油已经涨到每升2英镑左右,和俄乌开战前相比已经涨了将近一倍,这对物流企业来说压力很大。一些专线公司也发现,短短几个月内,卡车费用、派送费用都大幅上涨,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Steven Wang:我听下来,核心关键词就是成本上涨。
Bill:是的,这是硬成本上涨,而不是服务商有意增加利润,实际上利润还可能降了,因为成本上升是没办法的事情。
Steven Wang:提到俄乌战争,现在欧洲的能源危机也很受关注,天然气石油短缺,这也会反映在物价上,导致通货膨胀厉害。现在欧洲的物价涨到了什么程度呢?
Bill:这次深入到了一些超市了解了一些基础生活用品的涨幅,目测涨幅是在40%~50%,物价涨幅很高,但工资却没什么涨幅。
Steven Wang:那这对企业的员工来说生活压力很大。
Bill:是的,我们有一个同事,家里电费平常是每月40~50英磅,现在每个月要200多英磅,每个月税后工资一般也就2000英磅左右,拿工资的1/10去交电费,这是很难想象的一件事,如果还要交天然气、汽油的开支费用,那就更恐怖了。
这个是目前大家肉眼可见的,从新闻上也能看到的,只是感受没那么深刻。现在国外疫情基本上结束了,但后期对产业、消费者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Steven Wang:现在生活成本上升,物价变贵,可能大家只解决衣食住行上的基本生活需求,那还有闲钱去消费吗?
Bill:在欧洲,有钱人不管经历什么,永远都有钱消费,千禧一代的年轻人虽然没有钱,但还是有消费热情的。欧洲的消费理念跟我们可能不太一样,比如一个英国人一个月赚2,000多英磅,看上去换成人民币不少了,但是到了月底的时候,剩50块钱都算多。刚需的消费是一定要花掉的,所以我觉得欧洲市场的消费欲望,中产阶级可能会稍微下降,但两头群体的刚需消费是降不了的。
Steven Wang:现在你们主要做英国的本土物流服务,整个欧洲或者英国今年跨境电商物流端的订单量、货量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你站在英国本土的视角来看,感觉大概下降了多大比例?现在英国本土物流公司又是什么情况呢?
Bill:货量减少并不是今年开始的,应该从去年下半年就出现了。大家看到市场货量呈现断崖式下降,和疫情刚开始时的一些情况有关。比如早期一些卖家、大公司,库存压力较大,销售不及预期,导致现在都在处理尾货。因为如果不处理,仓储费用很贵,本来中国的东西价格低,放久了可能还没有仓储费用多。这是一方面。
另外一方面,整个跨境电商的营商环境也发生了变化。原来以第三方平台销售为主的商家,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一是国内叫做“内卷”的恶性竞争,二是平台的苛捐杂税,不合理政策,导致这些商家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然后越来越用不起高价物流。
空运就很明显,很多卖家如果用空运发货,几乎赚不到钱甚至要亏,只能选择更低成本的物流方式,比如空运用不起就用卡航,卡航用不起就用铁路,铁路再用不起就用海运。海运价格今年大幅下降以后,可以看到其实海运的量还是可以的。
至于英国本土的物流商目前状态怎么样,只能说大家目前的日子都不太好过,寒冬下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基本上是维持生存,再想回到前些年风光的状态很难,市场热度不够。
Steven Wang:过去两年我们这个行业比较火爆,很多海外华人也加入这一阵营,你觉得目前在欧洲,需求和供给大概是处于一种什么状态?
相比疫情之前,你觉得接下来,欧洲的本土化服务应该往什么方向走?今年也有很多国内企业陆续去国外做布局,这个你怎么看?
Bill:OK,这几年出现这种情况,我认为跟欧洲本土公司的服务能力或者配合度不高有关,物流报关、卡车公司这些在欧洲一直都有。但新兴的跨境电商物流方式,对每一个环节的要求,都比欧洲原有的服务标准更高,对应变能力的要求也更高。
欧洲公司往往跟不上这种节奏,或者说不愿跟上,所以很多华人卖家更愿意和有华人基因的物流公司合作,沟通更方便,理念也更容易碰到一起。从长期来看,应该是一个不会变的趋势。换句话讲,老外的公司要在两三年内调整到能够完全满足国人需求的状态,也是很难的。
Steven Wang:照你这么说,现在去英国或者欧洲干本地物流依然很有前景。
Bill:这个是理念上的问题,我们觉得任何生意都有机会。但现实一点,目前国内市场不景气,可以说是一个冬天,在冬天入场就需要有足够的物资储备扛过寒冬,如果扛不到春天来的那一天,就有较大的潜在风险。对于资本实力稍微弱一点,或者说抗风险能力差一点的企业来讲,现在入场确实有一定的风险。
Steven Wang:今年有两个方向:第一,在国外做海外仓的或者做相关配套服务的企业,会考虑去做一些海外本土卖家的生意,可能现在海外本土卖家的利润会比跨境卖家稍微好一点;第二,现在to c的量出现了明显的下滑,很多人想做一些to B的生意,分摊风险。你在英国或者在欧洲看到的是这个趋势吗?
Bill:先说本土卖家,也就是卖家在欧洲、卖给欧洲当地的公司,我觉得主要的机会在于派送价格,因为很少有欧洲卖家能达到中国卖家的货量。有了量以后,就可以把派送价格压得比较低,这对于本土公司来讲确实可能有吸引力,还能有一定的利润。
但我觉得本土市场的规模体量不会太大,就算把预期放低,只到国内的1/10,可能都未必有。亚马逊这种平台类销售,绝大部分成交的都是低客单价产品,那些真正高精尖的产品,没有太多人会在上面买。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老外没有这种低价的东西,他们没这个生产供应链,所以估计不会有太大的业务量。
Steven Wang:这些老外卖家的采购或者供应链,大部分来也是来自中国,对吧?
Bill:是,初级产品或者说相对低价的产品,如果在欧洲生产,要想做到中国生产的性价比,目前来说是不太可能的。
Steven Wang:所以说老外卖家的物流需求到底有多大,还是要再观察?
Bill:我觉得体量不会特别大,但如果能做到一些比较精准的客户,或许还是可以的。
Steven Wang:今年整个行业价格战无下限、无底线,到底如何突破内卷?
Bill:做生意这件事情,不管你做物流还是卖家,本质是要有利润,有利润才能研发更好的产品,给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但中国现在的企业有很多人可以接受不要利润,所谓的内卷不就是这么来的吗?
就是愿意接受没有利润白做,甚至没有利润赔钱做,以杀死同行、竞争对手作为目标,这种行为就会造成混乱。这也是一种可能性。
之前有些中国卖家做宣传的时候,给客户提出能接受的底线,可以说是没有底线。现在还有一些中国的货代会给客户返交押金去拿货,这样的话,那为什么还要去做?连最基本的公司运转的钱都赚不出来,还要去做这个生意,导致整个行业都变成这样?所以我觉得很奇怪。
Steven Wang:我觉得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确实过去两年行业好赚钱,很多人赚了之后想自己创业或者单干,成立新公司。但公司成立得有业务,所以就会搞些低价。
第二个原因,是很多公司的成本确实比较高,虽然短期内不赚钱,但必须要保证现金流。
Bill:你说的这种现象我能理解,这是一个值得企业负责人思考的问题。这样下去什么时候是个头呢?大家都没有利润,就拼最后谁银行里的存款多?谁扛的时间久吗?
与其这样,不如换一个思路去想,有什么办法破局,走出一条新路?我们要更多地去思考,这个市场需要的东西是什么,在细分领域里面还有没有能做的一些服务。
举个例子,就像我们现在做的清关,我们会根据每一种不同的产品、客户的需求来设定时效,可以做到较为精准的时效标准,比如4~12小时服务、12~24小时服务,每一种服务时效都能与国内需求方、平台、货代形成市场上独立的一个产品。一旦做到标准化,时效稳定,用户会更愿意给你提供服务溢价的可能性。
所以,并不需要去卷,也能有合理的利润,当然也不能狮子大开口要价,要在合理的利润空间内。而且用户的粘性也会很高,因为他会认为你的产品不是同质化的,这样就和用户之间形成了一种产品设计的逻辑:你是我的服务商,也是我产品的设计者、合作者。这会是一种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
Steven Wang:我来总结,第一是用户需求分层,第二产品服务分层。
Bill:对。其实这就是一个理念上的改变,只有真正仔细思考,才会想出这些东西来,而不是看其他公司在做什么。
Steven Wang:我身边有很多这样的同行朋友,聊得最多的要么是价格,要么就仓位、渠道、客户。基本上来找我的,第一类寻求资源和渠道,就是价格,或者低折扣的账号,统称为资源类;第二类寻求卖家资源,简称客户类。当大家的注意力永远都是想找个成本更低的折扣账号,或者更好的仓位渠道,找更多客户,自然没有精力去思考如何做差异化。
Bill:市场上的一些王者,比如DHL、德迅,它们都不是市场上价格最低的公司,为什么它可以做到这么大,有那么好的生存空间?就是满足了一类人的需求,让这类人离不开它,它是无可替代的。这才是我们跨境物流人该去追寻的一个方向。
Steven Wang:我觉得整个行业真正具备产品观、用户观的公司,相对而言还是比较少的。
Bill:是的,大家说要破局,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思路,用这种方式去破局成本很低。拿资本去砸仓位、打价格战,和真正沉下心做有意思的产品相比,哪个更适合?
Steven Wang:行业里面目前我看到两类:上游做资源、做仓位的,比拼的是谁的家底厚,同样亏本在卖,海运柜子、空运仓位、做包机,看谁能扛到最后,这是一类;第二类是做终端卖家生意的,现在已经有人放3个月账期了,就比谁的资金链雄厚。
Bill:从商业逻辑来讲,这些都是不健康的模式。
Steven Wang:我非常认可你的观点,就是用户分层、服务分类、产品差异化,还有针对特殊客群的定制化解决方案。
Bill:追求利润是做生意的基础逻辑,怎么才能追求利润?就是你刚才讲的这种分层方式。标准化的方式才有可能产生利润。你要给客户一个充分的理由让他愿意买单,愿意每公斤多掏这2毛、5毛。
Steven Wang:客群定位的精准性以及服务的稀缺性,决定了在这个行业中的溢价。
Bill:没错,溢价这件事情是做生意追求的一个方向,明明这个东西能卖5块钱,你非要卖4块钱,然后这4块钱还要给人家几个月的账期,我觉得这个逻辑挺吓人的。
Steven Wang:我觉得您是一个非常具备品牌思维的人。
Bill:过奖过奖,我觉得这只是一个逻辑的问题,各行各业都这样子。把客户这种广普的需求作为产品定位,对于一些中小公司来讲,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那都是巨型公司干的事情,因为它有资本、有资源,它顶得住。但是对于小公司来讲,还是要有差异化个性化的东西。
Steven Wang:咱们再畅想一下未来,今年马上要结束,对明年怎么看?
Bill:2023年怎么样?我觉得不确定性很大,现在没有任何人能猜出明年会发生什么事情,现在咱们本身的问题还没有解决,不确定性就更大。如果说一定要去看2023年,我认为还是一个维持现状的状态,很难有特别好的期待。在这种寒冬下,更多时间应该坐下来喝杯茶思考一下,而不是去拼命。
Steven Wang:过去两年我们行业很多企业都有不错的收获,从去年到今年前半年,很多企业做了扩张,做了很多投入,国内也好国外也好,所以大家都挺关心明年到底要怎么做。有两类做法,一类企业可能在做收缩,成本管控;第二类企业就是在原有业务之外,寻找第二增长曲线。
结合当下,行业确实面临很多的不可控性,在大的宏观层面,比如欧洲的俄乌战争,也不清楚后续走势,也没法评判欧洲的能源危机什么时候缓解,或者通货膨胀还会持续多久,还有涉及到全球范围的新冠疫情到底要持续到啥时候,也没人知道。
Bill:这些不确定性对贸易行为的影响还是挺大的,这可能是历史上多少年来最大的一次变动,我觉得现在求稳是一件相对来讲比较好的事情,现在并不是一个激进的时候。刚才你讲的这几个问题,一旦有了最终的结论,可能会有进入相对的平稳期,那时候再动不晚,现在去做还是有一定赌性的。
Steven Wang:刚才我们聊到因为外部的一些不确定性,企业做一些决定的时候,就变得非常谨慎,也要做一些成本管控。现在大家都在想,这样一个冬天大概什么时候结束?
还有一点就是刚才聊到很多企业正在寻找第二增长曲线,你也分享了几点,就是可以去做一些客群定位的细分、产品的分层、服务的分层,然后做产品跟服务的溢价。
Bill:对于很多人来讲,有一个特别重要的点,就是不要嫌产品小。很多企业,包括我们这样的清关公司,也希望设计出很小很窄的产品,小的产品如果够好也是有市场的,就不要老说要占领全中国市场,没有人做的到,头部企业也做不到。
Steven Wang:非常认可,尤其在当下的不确定性下,适度的规模化加绝对的专业化,再加上一定的海外布局,在规模以及成本可控的情况下,再做出产品的差异化以及服务的定制化,这是一个小而美的思路。
Bill:这个时候单纯谈市场占有率,往往你的市场占有率越高,风险可能就越大。
Steven Wang:对,所以说只能相对规模化,在成本可控且规模相对可控的情况下把收益的边际给放大,同时做一些创新性的尝试,这是一个比较理想化的状态。
前海粤十完成新一轮战略融资
2496 阅读乐歌股份预计2024年归母净利润下降约50%,大力发展海外仓
2514 阅读连续5年的“春节主力军”,德邦为何如此稳?
1835 阅读AI改变物流业的游戏规则:从炒作到实践的深度思考
1360 阅读制造业企业,不要逼物流公司降价了!
1166 阅读电商件单票 36元,中国快递企业扎堆到中东搞钱
1171 阅读全球海运市场动态(一月中旬至一月下旬)
1084 阅读菜鸟拆分为假消息,继续大力发展全球物流业务
1092 阅读物流行业如何破“内卷”?
1083 阅读品牌全新升级,牛卡福推出“一站式智慧物流解决方案”,开启新征程
1018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