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其实是个在前十四期文章中,和大家分享了关于订单如何排程、订单生产过程如何管控,目的只有一个:按照向客户许诺的时间,准确地将订单交付给销售端/客户。本期详细聊聊,订单管控与销售端需求协同的全过程,以及全过程交期的策划与设计。”
—— 供应链日常
说到订单管控与销售端的协同,不得不提到一个概念:订单旅程。它的意思是一个订单从下单到交付客户的全过程。如果从订单本身的角度来看,就像是它从诞生到成熟的成长全过程。
一般来说,订单旅程分为五大步骤:①订单的录入;②原材料筹备;③订单排程;④订单生产;⑤订单储运交付
客户通过线上商城、线下经销店选择自己想要的订单,这里订单会被描述成客户能够充分理解的程度,以汽车行业为例:1台高配、蓝色、三厢轿车,加配丹拿音响、运动外观套件、18寸轮毂、盲区雷达、翻毛皮座椅。这些描述,都会通过技术文件,转化为对应代码/字段,然后在企业的数据库中按照对应字段事先维护好的信息,调取、呈现给客户,其中包含两个最关键的信息:交付金额、交付时间。
其中,交付金额如下图所示,由标准组件金额+选装组件金额组成,两个组件库通过汇总的方式得到总金额,再经过一些财务/商务上的计算,最终反馈给客户需要付款的价格。
交付时间如下图所示,由原材料准备周期+订单排程周期+订单生产周期+订单储运周期汇总得到总时间,当然,每个环节的周期是可以优化和压缩的,这也是在客户下定时需要选择的部分,需要客户额外付出一些成本来压缩交付时间,可以理解为加急订单、或者插单。
原材料分为非紧缺原材料准备周期和紧缺原材料准备周期,其中,非紧缺原材料准备周期分为:标准原材料准备周期和选装原材料筹备周期。
如图所示,在非紧缺物料清单中,标准原材料由于每个订单都会使用,所以筹备周期都非常稳定且一致,包括原材料的生产、包装、运输、交付等环节,如图所示,为2周。
在非紧缺物料清单中,选装原材料取决于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往往需要定制,而定制则需要周期,以图中为例,这里的筹备周期选择最为瓶颈的那一个(丹拿音响)配置即可。
在紧缺物料清单中,由于芯片、疫情、限电等因素导致物料产生紧缺(早已提出需求,但无法满足),同理,也需要找出最为瓶颈的那一个物料即可。
在从局部回到全盘,通过比较得到原材料准备周期最为瓶颈的那个环节(如图,5周),则为这个订单所需原材料的准备周期T。
当然,如果客户在提交订单时,选择了加速模式(付出了额外的资金),则在此环节可以采取一些手段来压缩筹备周期,比如将原材料的运输方式改为空运,或者给供应商一些额外的资金进行插单生产。
订单排程阶段的周期如何确定?理论上,订单排程的周期等于订单冻结期,而周期的长度取决于瓶颈物料的筹备周期。如图所示,某个订单的物料筹备周期中,瓶颈周期为5周,如果按照理论(100%客户订单,即下单了再排产)来说,订单排程的周期则为5周。
按照实践经验来看,通常的做法是2-8原则,即订单冻结期内可以覆盖至少80%的物料需求,剩余20%长周期物料可以采用预测的方式(非真实客户订单录入、排程),从而可以减订单排程的冻结周期。如图所示,80%的物料准备周期都在3周以内,可以将订单排程的冻结期设定在3周,而大于3周的长周期物料,则采用预测的方式进行需求计算。
在确定了宏观方面的订单排程冻结周期后,微观方面,订单排程冻结期内的排序会遵从先进先出的原则(即:先下单先交付原则),也同时考虑生产过程成本和效率最优原则(比如:两个高配订单之间间隔一个低配订单等等),详见我之前的文章《离散型制造排程的制约条件》。
当然,如果客户在下单环节选择了加速模式(付出了额外的资金),那么则可以在订单排程冻结期内,将该订单进行插单排程,根据加速模式的等级,将订单提前到不同程度。
订单生产阶段指的是订单从生产线初始工位开始到完成全部工艺、检测,直到交付储运的全过程。订单生产阶段的周期,在离散型制造业中称之为标准生产通过时间LT(Lead-time),标准生产通过时间LT = Σ(某区域标准在线订单数量/某区域单位小时产出)。
某区域标准在线订单数量 = 工艺区标准订单数量 + 缓存区标准订单数量。
首先,工艺区标准订单数量如何测定?如图所示,装配线、涂胶线都是有实实在在工艺/加工步骤的,称之为工艺区,工艺区标准订单数量通常是满位状态,即工艺区有多少工位则对应多少标准订单数量(装配线的标准在线订单是7、涂胶线的标准在线订单是5)。
其次,缓存区标准订单数量如何测定?如图所示,缓存区的运行底线是订单进入缓存区时有空位、不堵死,订单离开缓存区时能连续、不断流。
基于以上底线原则,需要采用极值法进行测定,先测定一个最小储备值:即,保证不断流的前提下,缓存区存放最少订单的数量MIN;再测定一个最大储备值:即,保证不堵死的前提下,缓存区存放最多订单的数量MAX;再调取装配线(前工序)与涂胶线(后工序)异常发生的时间长度和频次,并计算出一个参数α。
缓存区标准订单数量 = (缓存区存放最少订单的数量MIN + 缓存区存放最多订单的数量MAX)/ α
得到了该区域的标准在线订单数量后,接下来需要明确该区域的单位小时产出,通常情况下可以把这个区域看成一个整体,每小时输出的订单数量则是我们想要的答案。
利用公式:Σ(某区域标准在线订单数量/某区域单位小时产出),得出整个产线的标准生产通过时间。
同理,如果客户在下单环节选择了加速模式(付出了额外的资金),可以在生产环节也可以进行订单的加速生产(这里可以参考我之前的文章《订单交期的追赶与还原(②信息法)》)。
订单储运环节,指的是将生产好的订单从生产基地转运至各地经销商的过程,通常包括: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等。
公路运输的特点是短途灵活、周转方便、装卸便捷;缺点是运输量小,运输成本高,此种运输方式比较适合于客户在下单环节选择了加速模式。
铁路运输的优点是运输量大,运输成本低,运输速度快,适于长途运输;缺点是修建铁路成本较高,运输灵活性低,在汽车行业,此种运输方式占比最大。
水路运输的优点是运输量较大,运输成本低;缺点是运输速度慢,运输灵活性低,受航道和气候影响较大。
航空运输的优点是运输速度快;缺点是运输量小,运输成本高。通常应用在中小物品,需要加急加快的情况。
有了订单录入、原材料筹备、订单排程、订单生产、储运交付这几个环节的标准时间周期,可以在客户下定时快速地计算出这个订单的交付时间,并给予客户明确的承诺。
如图所示,通常在销售端设计一款to-C的客户端,客户用它选择对应订单的配置、颜色等信息,客户端通过自动计算得出需要的成本和交期,客户再根据结果进行订单配置、颜色、是否加速的选项调整,反复计算后直到客户满意下单为止,这里要注意的是,客户端背后的数据库一定要同步完整的订单数据、价格数据、交期数据,并能够支撑多人在线同时计算的算力/速度要求。
同时,客户端还可以在下定后,清晰的查询到订单所处的状态,以及实景图片/视频,提高客户深度体验订单生命周期全过程的感知,这里要注意的是,一定在各个环节事先布置好信息收集装置/传感器(详见我之前的文章《在产订单的数据采集》),并且,各个环节的系统也能够相对高频次的与客户端同步数据,才能让客户感知到最新的订单状态。
以上是根据实战经验,讲述了订单管控是如何与销售端进行协同的,未来还会给大家分享订单管控与供应端的协同与合作。
2024年物流十大事件
2886 阅读2024LOG供应链物流 突破创新奖候选案例——上海欧力德物流科技有限公司
2369 阅读运费内卷、成本走高、份额蚕食,专线老板如何破卷突围?
1499 阅读2024LOG供应链物流 突破创新奖候选案例——科捷供应链有限公司
1355 阅读顺丰、德邦发布春节服务公告:将加收资源调节费
1221 阅读2024LOG供应链物流 突破创新奖候选案例——安得智联供应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189 阅读2024LOG供应链物流 突破创新奖候选案例——中外运物流有限公司
1120 阅读做正确的自动化决策:从规划到实施的全方位指南
1057 阅读2024LOG供应链物流 突破创新奖候选案例——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终端有限公司云南分公司
982 阅读2024LOG供应链物流 突破创新奖候选案例——京东物流
985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