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双十一”商流同比增速平稳。据星图数据,10月30日-11月11日全网交易额达11154亿元,同口径同比增长15.6%,与10月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速较为接近,应受到消费疲弱与局部疫情影响。
(2)“双十一”商流峰值回落趋势延续。11月11日全网成交额同比下降2.2%,低于大促期间整体增速。猜测主要源于首轮预售阶段促销力度相对更大,顾客消费交易峰值向第一次尾款支付期平滑。据星图数据,10月30日-11月3日综合电商成交额同比增长5.7%,高于大促期间(10月30-11月11日)同比-2%的水平。
(1)“双十一”大促期间快递量同比下降。据国家邮政局数据,11月1-11日全行业快递揽收量42.7亿件,同比下降约一成,表现低于先前预期,亦弱于专业机构估算的全网交易额增速。
(2)快递量峰值回落延续。大促期间日均件量为平时1.3倍,低于过去两年的1.4-1.6倍。且两个峰值差距较过去两年明显平滑——11月1日5.3亿件(同比-7%),11月11日5.5亿件(同比-21%),亦符合商流端峰值前移趋势。
(3)快递企业大促期间结构性提价。预计Q4规模不经济继续减弱,旺季货量较经济产能偏离缩减,主要针对大件提价应对阶段性成本上升。
双十一”期间电商GMV增速与快递量增速背离,剔除可能存在的统计口径原因,或源于:
(1)凑单退货比例上升可能导致GMV虚高。2022年“双十一”满减门槛提升意在刺激消费。但跟踪实际情况,顾客凑单达成满减后再退货的比例有所增加。
(2)大件销售份额或有所提升。近年来平台常态化促销与直播带货或部分分流小件销售,而高单价大件商品仍偏向大促期间。魔镜数据显示,大促期间3C与家电销售额增速高于整体,新品迭代与成本传导亦可能推动大件单价有所上升。
(1)短期看,旺季快递件量表现平淡,规模不经济继续减弱;价格策略保持稳健,单票收入中枢同比延续修复趋势;结构性提价对冲阶段性成本上升,叠加油价下行与通行费减免,Q4盈利表现或好于预期,全年业绩增长确定。
(2)中长期看,行业将延续良性竞争与自然集中,龙头崛起可期。头部企业对份额关注度有所提升,而监管持续,关注后续通达系竞争策略。维持中通快递、圆通速递、韵达股份“增持”评级,受益标的顺丰控股。
疫情防控;消费下行风险;监管过度干预;电商资本行为。
菜鸟全球供应链再升级:亚太仓配网络覆盖10个国家地区
1435 阅读九识、新石器、白犀牛、菜鸟、京东物流、美团、顺丰等布局的万亿赛道,谁将成为“领头羊”?
1253 阅读Gartner供应链25强十年(2016~2025)演进的洞察
1171 阅读王卫1110亿元、赖梅松289亿元、杨绍鹏213亿元、喻渭蛟夫妇176亿元......物流领域最新财富榜出炉!
1072 阅读亿通国际针对航运业的碳管理解决方案
947 阅读公交车送快递,邮政、顺丰、京东物流等巨头纷纷入局
884 阅读看《长安的荔枝》,解密生鲜供应链
836 阅读京东七鲜华北区域覆盖加速,涉及北京、天津、石家庄
772 阅读中国外运33.8亿出售旗下路凯国际25%股权
712 阅读SHEIN半托管在加拿大及沙特站点上线
644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