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戈网
搜  索
登陆成功

登陆成功

积分  

叮咚买菜一季报:净亏损利润率收窄至7.8%

[罗戈导读]相比较前置仓数量、用户规模等数据维度来看,业界应该更关注叮咚买菜的商品策略及后台供应链建设。

6月15日,叮咚买菜公布了未经审计的2022年第一季度财报。截至3月31日,叮咚买菜一季度总收入54.437亿元,同比增长43.2%;净亏损4.774亿元,同比下降65.5%。其中订单总量达到8060万份,同比增长15.6%;毛利率为28.7%,较2021年同季度18.9%有明显改善。

财报同时披露,叮咚买菜净亏损利润率持续下降,已从2021年第一季度的37.2%收窄至7.8%。这是一个重要指标。它证明了叮咚买菜的盈利能力有所提升,背后与订单量、客单价、履约成本占比等多个维度数据关联。同时,净亏损利润率收窄也使叮咚买菜将“效率优先、兼顾规模”作为最新战略的正确性得到初步验证。

“自去年8月我们将战略转变为效率优先以来,在充分考虑规模的情况下,我们前四个季度的非公认会计准则净亏损利润率持续下降,这会使我们在未来实现盈利。”叮咚买菜首席战略官俞乐在财报中表示。

《第三只眼看零售》认为,叮咚买菜以“效率优先”作为战略导向,是将盈利模式从通过提升前置仓数量、密度来获得规模化优势之后,适时转变为以商品力驱动顾客长期复购,通过提升供应链、运营效率降低成本。

该变化的直接影响在于,叮咚买菜的销售营销成本同比下降44.7%、履约费用占总收入百分比从39.0%下降到27.3%。这意味着,前置仓模式的高成本线上引流、单笔订单履约成本高等痛点有可能被叮咚买菜突破。

这样一来,相比较前置仓数量、用户规模等数据维度来看,业界应该更关注叮咚买菜的商品策略及后台供应链建设。从业务来看,这两大板块关系到叮咚买菜能否盈利;对企业整体来说,这决定了叮咚买菜能否从一家以模式创新切分市场的生鲜前置仓企业,转变为靠产品力取胜的零售企业。

营销、履约成本下降

商品力、供应链是关键

财报显示,叮咚买菜一季度产品收入53.751亿元,较2021年同季度报收37.572亿元增长43.1%,主要是由于订单数和客单价增加;服务收入6860万元,较2021年同季度收入4490万元增长52.7%,主要是由于订阅叮咚买菜会员计划用户数增加。

由于总收入增长,叮咚买菜的总运营成本从2021年一季度支出51.36亿元提升至58.923亿元,同比增长14.7%。其中主要由五大成本项构成,分别是商品采销成本(财报中表述为销售成本)、履约费用、销售和营销费用、一般及行政开支、产品开发费用。

《第三只眼看零售》分析上述五项成本后发现,其增减变化,解释了叮咚买菜净亏损利润率持续收窄的原因。

一方面,叮咚买菜同比增长的成本项,主要指向长期投入及规模化效应,且相对可控。比如说由于总收入增长,叮咚买菜商品采销成本为38.793亿元,同比增长25.8%。但其毛利率从2021年一季度的18.9%提升至28.7%,意味着叮咚买菜采销成本占总收入百分比有所下降。

同时,产品开发费用是叮咚买菜成本项中增幅最大的板块,共支出2.339亿元,同比增长49.5%。这是由叮咚买菜以产品驱动增长的战略决定,短期来看虽然导致成本上涨,但长期来看有利于叮咚买菜提升差异化商品竞争力,以此吸引消费者复购,获得业绩增长。

另一方面,正是因为叮咚买菜在产品、供应链层面投入,促成降本增效,其销售和营销费用控制到1.761亿元,较2021年同季度支出3.183亿元下降44.7%; 履约费用为14.841亿元,占总收入百分比从39.0%下降到27.3%。

也就是说,叮咚买菜净亏损利润率收窄,主要由两方面因素促成。一是订单量、客单价、毛利率提升,拉动业绩增长;二是销售及营销费用、履约费用下降,明显减轻叮咚买菜成本压力。

具体到业务动作来看,叮咚买菜的产品打造、供应链优化即十分关键。

产品力提升之后,叮咚买菜首先可以用商品代替线上发券、补贴等引流方式,从根本上吸引消费者,间接降低销售及营销费用。其次,产品力带来的品牌价值、差异化价值,也有助于叮咚买菜提升综合毛利率、客单价等关键业绩指标。

举例来说,叮咚买菜此前推出的预制菜品类,截至2021年9月,已经可以做到所有订单中包含预制菜品类的订单占比为30%,同时叮咚买菜预制菜用户也在全平台用户中占比30%左右。这意味着叮咚买菜的预制菜品类渗透率已达30%。而这30%的订单,客单价平均提升20%-30%。

供应链效率优化,则关系到规模化效应、流通链路、采购模式、仓储管理、干线物流、到家配送等一系列环节,是叮咚买菜降低成本的关键。数据显示,叮咚买菜履约成本占比也从2019年的49.9%下降至2021年的36.1%,2022年一季度进一步下降至27.3%。

效率优先、兼顾规模

核心是从重渠道到强商品

“2022年第一季度,我们在收入、订单数量和平均订单价值方面保持了稳健增长,净亏损幅度进一步大幅收窄。事实证明,我们将产品能力作为主要增长动力的战略是成功的,叮咚买菜正走在实现盈利的道路上。”梁昌霖在财报说明中表示。

这段话的底层含义在于,以往的生鲜前置仓企业是以渠道便利为卖点,当下则需要回归至以商品为核心。

区别是,当前置仓企业以渠道便利为卖点,就需要不断进驻新城市、提升区域内前置仓密度,才能覆盖更多消费者,获得增长。这个时候的前置仓业态,核心卖点是离消费者更近,且降低实体门店所需的房租运营成本。

但是,当社区团购、社区生鲜店、生鲜电商等多种渠道进一步切分市场,差异化产品力不足的前置仓企业,就需要花费更多成本引流。同时,依靠扩充仓位获得订单量,由于单仓日均订单量不足,也可能对企业造成成本压力。

叮咚买菜在2021年8月将战略调整为“效率优先、兼顾规模”,就是在优化上述逻辑的基础上,将产品力作为核心驱动力,从重渠道到强商品。

《第三只眼看零售》认为,叮咚买菜调整战略之后,发生了三个变化:

一是进一步强化商品力。从广度上来看,叮咚买菜是在常规生鲜菜品之外,叠加了预制菜、自有品牌等多种加工类生鲜,使其差异化属性更强。从深度上理解,叮咚买菜也在推动商品品质提升,包括建立儿童食品等细分品类标准、优化产品品质、提升产品性价比等多个维度。

二是减轻规模化压力,深耕重点市场市场。例如上海区域盈利后,其整体盈利预期较为乐观,叮咚买菜下一步或将其他主要区域作为核心市场突破,同时小规模调整关停了部分区域的前置仓。

据了解,叮咚买菜内部将天津等城市调整定位为“符合公司现阶段发展规划的常规业务调整”,整体调整规模较小,目的是继续聚焦主要市场的深耕和精细化运营。

三是坚持长期投入,主要有供应链、商品力、人才、技术等方面。例如叮咚买菜在20个城市运营了约60个区域加工中心,对商品原材料进行分类、包装、标签和储存,然后再分发到各个前置仓。同时,叮咚买菜也对产业链环节进行重投入。截至2021年底,它搭建了10个食品研发工厂和3家农业示范园,筹建大型生鲜综合体。

这些投入虽然使叮咚买菜的商品成本高于供应商直接送货的零售企业,而且一次性投入较高,多在3-5年后才能看到收益。但长期来看有可能成为叮咚买菜的竞争壁垒。

也就是说,在净亏损利润率持续收窄的前提下,只要叮咚买菜拥有健康的经营性现金流,且资金储备足够,便有可能支撑到全面盈利。

免责声明:罗戈网对转载、分享、陈述、观点、图片、视频保持中立,目的仅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核实后,我们将立即更正或删除有关内容,谢谢!
上一篇:抖音、快手“偷食”闲鱼、转转
下一篇:钱大妈“四大战役”:提升标准、稳固人员、盈利攻坚、数据化运营
罗戈订阅
周报
1元 2元 5元 10元

感谢您的打赏

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相关文章

2025-01-03
2025-01-03
2025-01-03
2025-01-03
2025-01-02
2025-01-02
活动/直播 更多

2.22北京【线下公开课】仓储精细化管理:从混乱到有序

  • 时间:2025-02-22 ~ 2025-02-23
  • 主办方:冯银川
  • 协办方:罗戈网

¥:2580.0元起

报告 更多

2024年11月物流行业月报-个人版

  • 作者:罗戈研究

¥:9.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