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们从两个方面讨论了预测案例2:
首先,对于成熟度较低的业务,我们应用“聚类分析”方法,从“产品需求结构”和“需求趋势”两个维度,完成了对客户群的分组;(原文链接:"预测案例2:有限客户/行业")
然后,我们讨论了产品需求结构相对稳定性的原因,如何考察这种稳定性,并以此作为客户群分组合并的依据;(原文链接:"预测案例2 续:成长期业务特征")
本篇,将讨论搭建最终的实用定量预测模型。
这次的模型,需要更多的与业务团队的互动,但是,也会针对业务工作的特点,尽可能简化对业务信息输入的要求。
第一步,确定最终客户分组
首先回忆一下上一篇合并分组的检验结果:
两个可能的合并分组:
(1)Group_2+3,结构稳定性并不好。可以看到,其原因在于Y2需求增速的巨大差异;
(2)Group_4+5,结构稳定性很好。判定其为相对成熟客户群体。
以上判定,需要与业务团队讨论确认。从业务团队得到的反馈信息如下:
基于上述信息,可以做出决定如下:
(1)Group_2, Group_3,Y3的增速同步,但是由于之前增速的巨大差异导致的产品结构特征尚未进入稳定期,因此,Y3暂时不予合并;
(2)Group_4, Group_5,均为成熟客户,业务增速接近,因此,可以合并为Group_4+5。
第二步,产品需求结构的计算方式
在搭建预测模型之前,我们还需要考虑:需要利用的是“产品需求结构的相对稳定性”,但既然是“相对”就意味着它存在着波动。如果要消除不必要的波动,我们就需要用一定时期的平均值。
可是,该用多长时间的历史数据来平均呢?如果选取时间过短,那么就会有太多的短期扰动影响预测输出质量;而如果选取时间过长,那么就有可能会丧失掉对于结构变化的反应速度,也是不利的。
这里我们对常用的几种选择进行对比验证,以有利于做出最佳选择。
这些选项包括:滚动3个月、滚动6个月、滚动9个月、滚动12个月。
验证的方式,是看采用不同方式所得到的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的拟合情况。这里以相关系数展示拟合效果。
计算过程如下图:
请注意,为显示方便,图中隐藏了中间列。
将上述结果整理,按照产品的XYZ属性排列,我们讨论各产品合并预测、以及与实际结果的拟合情况,可以得到下表:
请注意:
(1)对各产品,以深绿色和浅绿色分别表示相关系数第一和第二的选项。
(2)各产品Total的XYZ,是产品月度需求的波动性,不同于之前讨论的结构稳定性的XYZ。
(3)Z类产品拟合程度如此之差,请不要奇怪。这很正常,所有移动平滑模型,都会有这样的效果。
并不意外,产品的XYZ特性不同,最有利的选项也不同。
-- X类产品:选用“滚动12个月”,更有利于消除波动干扰;
-- Y类产品:选用“滚动6个月”,在“消除波动干扰”和“对结构变化保持敏感”之间求得平衡。
-- Z类产品:其自身波动性很强,我们选用“滚动12个月”,尽可能消除波动干扰。虽然这并不能提高预测准确度,但是Z类产品的交货和存货管理本来也就不是依赖于预测准确度的。
第三步,定量预测模型的搭建
现在我们可以搭建预测模型了。
模型的基本逻辑是:依托于订单需求预测,按照需求结构相对稳定性,展开成为产品预测。
模型结果以Excel展示,包含了“订单预测输入”、“历史数据”、“产品预测输出”三个分区。如下图:
下面逐个介绍三个分区。
首先,“订单预测输入”。
这个分区包含三部分内容。
(1)业务预测 “Sales Input”:由业务人员反馈客户订单需求预测,并录入。该部分输入不再细分客户,直接按照客户组别合计录入。
(2)“时间序列预测”:该部分的原理,与案例1完全相同,只是更为简化。但是保留了年度增长预测值的输入要求,以及,权重设置的要求。
(3)订单预测“Order Forecast”:这是最终将被使用的需求预测,它是业务预测和时间序列预测的加权求和结果。
该分区请见下图:
请注意:(1)所有白色单元格需要输入,彩色单元格无需输入;
(2)不用奇怪,在Y3新年伊始,表中业务预测只有前3个月。业务团队只能拿到相对短时期的订单预测,且数字不会是有零有整。这在现实中很正常;
(3) 时间序列预测部分的公式,使用的主要是INDEX+MATCH。如需进一步了解,请回忆之前的文章“数据处理技巧:几个有用的Excel函数“
其次,“历史数据 & 辅助计算”。
按照前述讨论,为了后续计算的方便,特意将该区域进行了如下设计:
(1)关于“月度订单”的数据透视表。后面预留了12个月空间,当源数据更新后续月份销售记录时,可以直接刷新数据透视表得到后续内容;
(2)关于“月度产品需求”的数据透视表。为了支持后续计算,该表将产品与客户组分级展示,并按照经典格式展开。也一样预留了12列用于自动刷新;
(3)“滚动6个月”和“滚动12个月”的辅助计算区域。按照前述讨论,这两个选项将是计算所需,这里直接按照12个月预先准备好。需要注意的是,由于Y3数据还没有录入,因此,当前只有月份1的数据是有效的。
该分区请见下图:
最后,“产品预测输出”。
按照模型逻辑,直接计算出所有预测结果。原则上,这里不需要输入。
为了方便起见,这里保留了一个输入要求:Y3销售数据更新到的月份。当然,这个输入要求其实也是有办法自动实现的。
该分区请见下图:
这里的计算公式,是一个数组计算公式。使用三个OFFSET函数,分别调用对应产品、对应月份的滚动6或12个月产品订单数据、需求订单数据,以及,订单预测。因为所有三组数据都包含了4个客户分组,所以,直接以数组表示并参与计算。
同时,该公式会依据Y3数据已经更新到什么月份,来判断采用最新的滚动数据,而避免使用暂时还无效的数据。
这个计算公式的简洁性,依赖于“历史数据&辅助计算”区域数据的结构化程度。
与案例1一样,这里我们仍然推荐采用S&OP流程,与业务部门保持充分沟通讨论。
与案例1不同的是,这里我们强烈建议:
在使用此模型时,一定要建立对“产品需求结构稳定性”的监测机制。
这么做的道理在于,对于成长期的业务,会有很多不易预料的新情况出现。由于,产品需求结构稳定性是模型输出质量的主要依托,因此,一定要对此保持足够警惕。
对于发现的异常,可以是S&OP会议的重要议题。用于提醒业务团队关注和澄清。
限于篇幅,本文不再具体展开监测部分的内容。
本文模型,也一样存在适用性,或者说局限性。
本模型适用范围:处于成长期的制造业或者类似业务,体现为,有限客户或者行业。
请注意,这里的“成长期”,不包含“成长初期”。
在前面的分析中其实可以看到,从历史数据中分辨出“相对稳定性”,是此模型成功的关键。
成长期的业务,表现为不断有新客户、新行业被拓展出来,但是与此同时,也有沉淀下来的相对稳定客户群体。
如果是全新的业务状态,历史数据分析将是事倍功半的。
这种情况,我们需要借助于更灵敏更迅速的分析工具和手段,基本上已经不再是Excel所易于展示的。
(本篇完 & 案例2结束)
春节也送货?!超20家物流企业春节服务安排出炉!
1609 阅读2025开年跨境商家利润就被吞掉一大笔,海运费暴涨后又大跌为哪般?
1245 阅读顺丰133亿件、中通340亿件、圆通266亿件、韵达238亿件、邮政180亿件……全年快递业绩出炉!
1299 阅读中国物流集团2025发展战略发布
1130 阅读解码DHL全球化密码:物流企业出海启示录
986 阅读AI 赋能供应链,从价值创造到未来引领
946 阅读工业工程界的“诺贝尔奖”揭晓,顺丰为2025年唯一中国代表
900 阅读上线首日,京东快递凌晨即送达手机国补第一单!已支持全国所有上线省市!
862 阅读连续2年夺魁!日日顺荣膺LOG供应链物流最具影响力品牌奖
851 阅读今日启动!手机首入“国补”,邮政EMS全链路物流保障
794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