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恒大研究院统计数据,仅在春节7天内,疫情就已对餐饮业零售额造成了5000亿元左右的损失。
同时,结合餐饮协会的调研报告,我们认为,从宏观上看,餐饮业2020年全年收入将严重受挫,冲击五万亿大关难。
进一步来讲,本次疫情对于餐饮业的冲击和改变还有:
1、由于本次疫情被普遍认为是因“食用野味”引起的,因此可预见的是,餐饮业的规范管理、安全卫生要求将更严格,而这将对餐饮从业企业提出更高要求。
2、疫情过后,消费者会更青睐于QSC水准高的头部连锁餐饮品牌。
3、此次疫情将加速企业的淘汰和升级,让一批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企业,彻底退出市场或缩小规模。
疫情考验的不仅仅是每个人的免疫力,也是一个企业的免疫力,免疫力强的被加速升级,反之则会被加速淘汰。强者愈强,弱者恒弱,是历史不变的规律,也是企业变革的必然。
4、幸存下来的优质餐饮企业,在灾后重生之后,将完成新一轮的升级进化和反思。
对内:重视使命、愿景、价值观建设,提高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实施股权激励等措施,积极绑定核心员工和人才;内部降本增效,提高运营效率。
对外:重视“线上”业务,探索零售化,构建私域流量池;积极拥抱资本。
当然,疫情终究只是阶段性的影响。菁财资本预计,未来消费行业本身的刚性反弹消费,叠加宏观政策的扶持和货币政策的“宽松”,会引发下半年资本市场对于优质资产的“抢购”。
从这次海底捞、九毛九和西贝等头部餐饮企业的反应中可以看出,绝大多数餐饮创业企业都认识到,资本能实质上助力餐饮企业提升抗风险能力。
然而,我们也必须清楚,即使没有疫情的影响,餐饮业总体并非很受投资机构待见。因为基本上来讲,传统餐饮企业属于“前期低投入、后期低壁垒”的反VC商业模式。
因此,只有极少数具备优秀创业团队,成功打磨的可复制化、标准化单店模型,或已实现规模化经营的餐饮品牌,才有可能获得风险投资的青睐。
而且从投资机构角度而言,这次疫情成为餐饮业的试金石,让大家看到了究竟谁在裸泳,哪些企业的管理团队对危机的反应能力和团队执行力更强,哪些企业的士气更好等等。
最后,就企业具体融资策略而言,菁财资本认为:
1、在储备六个月左右现金流的情况下,企业现阶段可以开始积极准备融资材料(BP、财务模型等),预计到3月中旬,小范围现场路演等就可开展。就在过去的两周,已有不少投资机构开工,开始和我们接洽项目。
2、因为受疫情影响,尽职调查短期内无法在现场开展,有些投资机构也会对已过会的企业重新评估风险等,餐饮企业今年的融资周期普遍将更长。
3、当前市场对企业的融资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建议融资时,创始人务必亲自牵头、充分重视,要建立专门的内部工作组,或找到专业的外部融资顾问由其紧密协助。
4、正确看待战略投资者。我们见过非常多的创业者不希望被战略投资人控制,但他们其实更多的是为了生态布局,也未必是一定想控制企业。
尤其是在现今市场环境中,活跃度比较高的还是战略、产业投资人占多数。我们建议,餐饮创业者可以积极地与他们接触,谈清楚需求和底线。此外,根据形势的发展,有时候被并购也未尝不是一种成功。
5、融资这件事,任何时候都是落袋为安,不要轻信任何口头上没有时间表的承诺,一定要清晰地看到,在什么时间点拿到一笔确定性的钱,这才是最重要的。